随着大语文时代来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不仅初中、高中,连小学的语文也越来越难了——考查的题目越来越开放性,能否得高分靠学生的自由发挥;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的题目分值越来越高……
在新的背景下,怎样才能让孩子学好语文呢?
具有三十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校长曾指出,想要学好语文,一定得多读、多写、多背,靠的是“书海战术”。只要你书看得多了、积累的素材多了、理解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作文水平自然会跟着提上去。
其中,语文的基础是历史、地理、以及文学类书籍,要想孩子语文成绩好、谈吐得体、气质儒雅,就应该让孩子多读一些古诗词和中国的历史书籍,吸收中华文明的精华。
但常规的古诗词、历史类书籍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枯燥严肃,文字也艰涩难懂,孩子无法理解,想让孩子静下心来读古诗词、历史类书籍,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先让孩子看一些他们能看得懂的、有趣的古诗词、历史类书籍,等孩子对古诗词、历史产生了兴趣,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自然就会自己去找书看了。
如何做好孩子古诗词、历史类书籍的阅读启蒙呢?今天给大家推荐两套书。
第一套是《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它巧妙地将古诗词与历史故事、地理百科、人文知识等融合在一起,收录了40位名家的180首经典诗词,讲述了发生在88个地方的200段历史故事,让孩子沿着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的足迹和经历,展开古诗词的学习之旅,全方位了解我国的古诗词文化。
它根据最新的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在收录了40多首小学生必读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拓展,符合新课标对学生文化素质拓展的要求,是小学生非常理想的课外延伸读物。
这套书以地图为点、时间为线,采用大插图和古诗词相结合的设计,通过“时光列车带你徜徉”等环节,将古诗词以及与其相关的地理、历史、传说、名人、风俗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巧妙串联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物背景和故事背景,更好地体会古诗词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绪,并提高孩子看图说话、写作的能力。
比如说,在介绍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时,会介绍王勃的平生、滕王阁的来由以及王勃去滕王阁游玩时的社会情况等一系列背景材料,将孩子代入到王勃当时的场景,这样在读这首诗或者旅游去到滕王阁时,孩子会很自然地吟唱出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有古诗词、有故事、有图画、有延伸知识,这套书可以成为对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有效补充。
第二套是《给孩子的中国通史》,它以时间为主线,按照古代中国朝代更迭的先后顺序,精选182个历史典故和传奇人物故事,改编为小学生看得懂、喜欢看的历史小故事,行文风趣幽默,配合精美的插画,让孩子爱不释手,不知不觉就爱上历史,并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它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分《先秦》《秦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6册,把各朝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科技文化知识等串联起来,让孩子全方位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
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把文言文的原文转译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文,加上大字注音、彩色插图,阅读门槛低,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即便没有家长陪伴,学过拼音后也能自主学习。
这套书的所有内容都参考自《二十四史》《清史》《资治通鉴》等经典史籍,权威可信,并通过“知识拓展”等板块,对相关历史典故和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荣辱得失等进行总结升华,同时紧扣语文、历史教材,,介绍一些拓展性的知识,符合当前“大语文”“大历史”的课标要求。
比如,在《宋元》分册中,包含有“王安石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在介绍王安石变法本身的同时还介绍了王安石的平生以及代表作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孩子就知道了王安石是集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于一体的伟大人物,以后在学习他的《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作品时会理解得更透彻。
历朝历代兴替、王侯将相的兴起和没落、个人的荣辱与得失,无论是高官还是走卒、不管是是成功还是失败,或被歌功颂德、或被唾弃背离,喜怒哀乐、侠肝义胆、爱国情怀……在这套书里都呈现了。
语文的基础是历史、地理、以及文学类书籍,要想孩子语文成绩好,一定要让还坚持多阅读这些方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