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2022年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求职者洞察报告

核心摘要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疫情时有零星爆发,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中长期持续存在,高校毕业生规模年年创下新高,这些因素叠加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但在另一面,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职业,各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密集出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网络招聘平台加紧探索AI等技术在招聘各个环节的应用,提升招聘效率和求职体验。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求职者调研

就业形势认知:超四成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疫情对近七成同学的求职就业造成较大影响

就业期待:在这种认知下,大学生求职时表现出较明显的求稳心态,体制内成为首选;近九成愿意从事灵活就业

求职渠道:线上求职成主要渠道,约50%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找到第一份工作;超75%更愿意使用有应届生服务的大招聘平台

求职努力与准备:同学们普遍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实习、职业规划等方式来提升竞争优势,大部分学生会设定比较明确的目标,集中投递某些公司或行业,并做足“攻略”,详细了解企业或岗位的相关信息

大学生就业趋势展望

大学生:生存还是发展?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而面对职业生涯这个长期系统工程,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求职时更多考虑能否获得持续成长,但无论置身于何种工作,只有不断夯实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保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帮助我们跨越行业周期,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

高校: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做好长远规划,适时设置专业、开设课程,提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匹配度;并将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让学生对自己、对职业有着更加合理的认识和期待,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深度,从人才培养、实习实践、科研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构建起产学研创互促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网络招聘平台:加强平台治理,强化招聘信息的审核把关和动态监管,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为雇主和求职者净化招聘环境

01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后疫情时代的就业环境-政策

多渠道扩容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群体就业

高校毕业生历来是就业重点群体,毕业生群体年年“再创新高”,加上疫情对经济和就业的冲击,使毕业生面临着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实现稳就业,各类政策密集出台。通过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等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同时强化不断线的精准就业服务,构建权威公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开展直播带岗、企业云宣讲等活动,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精准对接,并加强就业指导,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提升其求职竞争力。

后疫情时代的就业环境-经济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数字经济成稳增长的压舱石

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并将在中长期持续存在,在宏观经济的下行周期,第二、三产业均受到较严重的冲击,尤其第三产业中除新经济行业外的其余服务业用工需求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而数字经济则展现出顽强的韧性,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GDP比重为38.6%,广泛应用于远程医疗、在线教育、跨境电商、智能制造等行业,相应地孕育出一大批新职业并加速就业结构的变革。

后疫情时代的就业环境-人才供给

高校毕业生规模超千万,研究生学历占比扩大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较2020年增加18.4%,从毕业生的学历结构来看,研究生毕业生占比从2016年的7.3%上升至2020年的ac8.4%,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1校园招聘白皮书》,实践能力测验能够有效预测候选人未来工作绩效,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整体实践能力优于本科生和专科及以下的应届生,伴随着高校毕业生量质齐升,使得整体的就业压力及求职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增加。

后疫情时代的就业环境-人才需求

行业需求分化,雇主更关注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伴随着经济在波动中企稳,人才市场需求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各行业表现差异明显,高科技、医药健康和制造业企业经营以增长扩张为主,人才需求同步上涨,而房地产、互联网、旅游、教培行业受疫情和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企业多寻求转型调整,人才需求相对疲弱;从雇主对应届生的能力要求来看,雇主普遍更加看重应届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中国大学生喜爱雇主榜,157家2022大学生喜爱雇主提供的应届毕业生岗位前三类分别是数据算法类(60.5%)、销售类(45.2%)和研发类(44.6%),显示出企业对年轻的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旺盛需求。

后疫情时代的就业环境-招聘平台

3月份迎来峰值,受疫情影响同比出现下降

求职者对于网络招聘网站和APP的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在3月的使用时间最长,以在“金三银四”这个求职黄金期抓住时机,网站浏览时长环比增加15.7%,APP使用时长环比增长率达64.9%。但3月数据同比均出现了下滑,这主要是因为3月份疫情形势严峻,停工停产、停商停市致使市场主体困难显著加大,用工需求明显萎缩。两种招聘渠道对比来看,PC端浏览时长下降趋势明显,移动端因其便捷性和随时随地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上半年除3、4月份,移动端有效使用时间保持增长。

招聘APP单机有效使用时间TOP3分化明显,TOP2竞争激烈

2022年上半年,网络招聘APP单机有效使用时间TOP3分化明显,TOP2前程无忧和BOSS直聘位列第一梯队,远超全平台平均水平,与第二梯队的智联招聘拉开距离;前程无忧和BOSS直聘的单机有效使用时间较为接近,且前程无忧整体走势较为平稳,用户粘性优势明显。

后疫情时代的就业环境-求职方式

校招与直播招聘、空中宣讲相结合成为新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叠加疫情催化,传统线下宣讲会受到场地、人数以及跨地区流动等因素的制约,线上直播的空中宣讲会形式日渐受到企业和学生的青睐。各大招聘平台纷纷打造空宣微门户,据统计2021年前程无忧共举办空中宣讲会972场;同时企业还积极探索新媒体渠道的应用,通过直播招聘实现求职者与企业的双向互动,HR摇身变主播,通过“宣传展示+直播带岗”的形式,向求职者全方位介绍企业文化和岗位需求,传递清晰的雇主价值主张,求职者可以实时提问自己关心的问题,让人岗匹配效率更高。

02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求职者调研

疫情下的求职与就业

超四成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求稳心态明显

调研发现,41%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较大,在这种认知下,大学生在为自己制定职业规划时表现出较明显的求稳心态——计划进入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军队文职等)的群体占比最大,为29.3%。在读研究生中54.5%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为进入体制内(TGI=186),可见研究生群体从事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的倾向尤为明显。

疫情对近七成同学的求职就业造成较大影响

69.5%的同学表示疫情对自己的求职就业带来了较(很)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客观层面的,也有主观层面的。客观上,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冲击,直接作用于就业机会的减少和求职渠道受阻;主观上,不确定性的增加和求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也为大学生群体们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就业期待

求职时最为看重薪资福利,央国企是首选

无论是整体来看还是分性别讨论,薪资福利、工作稳定性和职业发展机会均为学生在求职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可见学生们在求职时不仅关注薪资福利等现实因素,同时也会考虑自己的晋升空间和发展可能。

从大学生的就业雇主类型意向来看,62.3%选择了央企国企,51.9%倾向到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就职,这也呼应了大学生群体对于工作稳定性给予的较高考量。

近九成接受灵活就业形式

艾瑞调研发现,87.7%的同学愿意从事灵活就业,更高的自主性、丰富的体验是主要吸引力,也有将近30%的同学视其为过渡性选择。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显示,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占比16.9%,2021届占比为16.3%。另外冯喜良教授课题组调研发现,专科生的灵活就业比例为25.8%,高于本科生(12.3%)和研究生(10.7%)。

大学生求职与就业情况

线上求职成主流,近半数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找到第一份工作

疫情的起伏反复对线下招聘造成了一定阻碍,随着网络招聘平台技术的持续迭代,其精准匹配、AI面试等功能大大改善了求职体验,提升了求职效率,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首选。

在大学生求职渠道的选择上,57.9%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求职,另外随着不少企业搭建起招聘管理系统,52.5%的大学生会关注意向企业官网、社交媒体官方账号等发布的招聘信息。

对于已经毕业工作的群体,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比例达47.6%。

近六成参加技能培训提升自身求职竞争力

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信息渠道有限,无法及时获取招聘信息(55.2%),其次是企业缩招或停招(51.3%)和求职周期被拉长(50.2%)的困扰。985/211院校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或笔面试后反馈不及时的问题更加突出(TGI=112),而非985/211院校的学生们遇到的问题集中在缺乏笔面试技巧上(TGI=111).

57.3%的同学参加专业技能、求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来提升自身竞争优势,近五成同学从长远考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近四成则通过充分准备笔面试和多考取专业证书来提高自己。

首份实习前置到大一、大二

实习是同学们从校园走向职场的重要过渡阶段,各类实习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一股热潮。有87.7%的同学参加过实习,其中50.9%首份实习是在大一或大二进行的,这一现象在非985/211院校更加明显——59.5%的同学在大一或大二参与首份实习。同学们参加实习的目的也比较明确,主要是想要接触和了解意向行业并提升专业能力,相应地,在投递实习时更加关注实习公司或岗位与职业规划的相关性以及能否接触到核心工作内容,以更充分地了解意向行业。

网络招聘平台使用情况分析

对职业技能培训和求职能力提升培训服务的付费意愿更高

在网络招聘平台提供的增值服务中,学生们使用较为普遍的有求职能力提升培训(47.0%)、谁看过我的简历(39.3%)、职业技能培训服务(38.3%)和简历自动刷新及代投服务(38.3%),由此可见学生们一方面对于了解和更新求职状态有较大需求,另外希望不断提升自己的求职技能和职场能力。从付费意愿来看,学生们对于职业技能培训及求职能力提升培训服务的付费意愿最强,愿意为单次服务付费超100元的比例分别达到33.8%和27.0%。

超七成更愿意使用有应届生服务的大招聘平台、

75.2%的学生更愿意使用有应届生服务的大招聘平台,高校毕业生历来是稳就业的重点人群,而这类平台因能够垂直服务到应届生和在校生,能够根据其求职需求开发更有针对性的精准精细服务,通过岗位精准匹配、AI面试、线上群面和专场网络招聘会等方式助力其更顺利更高效地斩获offer。

03大学生就业趋势展望

大学生就业趋势展望-多方协同

各方协同发力,唱好就业戏

稳保就业是“六稳”“六保”的中心和重心,而大学生就业是稳保就业的一出重头戏,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整体性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发力。政策端在补助激励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同时,也将持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成熟完善的就业服务和创业环境;用人单位应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前瞻布局,逆周期揽才,建立人才蓄水池;招聘平台将抓紧技术升级,提升匹配精度,并打造更精准优质的服务,做好“匹配撮合”+“赋能促成”的角色;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工作应更加突出市场需求导向,并积极利用外部资源,与企业和招聘平台对接合作,共同助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趋势展望-大学生

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捕捉心仪机会

对于正在或准备求职的大学生而言,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固然是硬道理,但拓宽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也是找到心仪工作的必要条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传统的线下招聘会和双选会,网络招聘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集合海量招聘信息,可供求职者随时随地搜集职位信息,其依托AI、大数据等技术为求职者和雇主提供的精准匹配也助力求职者更高效地发现心仪岗位,并且还有专门为大学生求职群体量身打造的求职平台,如前程无忧学生版、应届生求职网等。

大学生就业趋势展望-高校

专业设置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短缺是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来源,而其症结在于教育资源的错配,致使教育培训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做好长远规划,适时设置专业、开设课程,提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匹配度。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实现全程化,融入日常教学中,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生涯指导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在年级、专业、需求等进行针对性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对职业有着更加合理的认识和期待,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趋势展望-企业

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实现产学研创全面联动

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在于发挥企业的资金、市场、需求优势,提高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HREC与上海外服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企业校园招聘与实习生项目实践调研报告》,超七成的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时更注重深度合作,获取更加优质对口的人才,为提升校企合作成果,应从人才培养、实习实践、科研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构建起产学研创互促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大学生就业趋势展望-招聘平台

加强平台治理,打造更真实安全的招聘环境

艾瑞调研发现,在网络招聘平台的使用痛点上,54.6%反映岗位招聘信息缺乏真实性,例如有的岗位信息处于发布状态,但实际已结束招聘,另有42.6%认为职位和薪资等信息不准确、招聘信息不安全是主要问题,可见学生群体们反映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均涉及到岗位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网络招聘平台在加紧技术赋能招聘效率与求职体验的同时,也将更积极地压实平台责任,强化招聘信息的审核把关和动态监管,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为雇主和求职者净化招聘环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