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数学难”或成常态, 题海战术失效, 掌握数学思维才是关键

2022年高考“数学难”,大家是公认的,尤其是新高考地区,被认为是近20年来最难的一次高考数学题,难度系数能够排进历史前三,很多考生都哭着走出考场:“以前那么多题都白刷了”……

看到今年高考数学的题目那么难,很多高中学生的家长不禁发问:明年、后年的高考数学还会那么难吗?会不会降低难度?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将进一步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

针对今年“高考数学难”的争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也给出了回应,表示:这个难度设计得很科学,是以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为基础来设计的卷子,可以很好地发挥人才选拔的功能。并表示将进一步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这就是意味着,至少明年高考数学命题的难度系数不会降低,甚至很可能会更难。

其实,对于高考数学变难,是可以预见的,并且近几年高考都呈现不断变难的趋势,每年考完都会被吐槽成史诗级难度。虽然我国大学生人数乃至工程师的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但顶尖人才却非常稀缺,对我国突破“卡脖子”的高精尖技术以及发展热门、前沿科技领域十分不利。数学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通过合理地设置高考数学的难度系数,可以选拔出更有潜力、更勤奋、更灵活、更有创新性的孩子,为我国向先进、发达国家迈进提供顶尖人才的储备。

高考“数学难”,“难”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看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是如何说明高考数学的出题方向的:

① 设置现实情境,发挥育人作用;② 加强教考衔接,发挥引导作用;③ 加强素养考查,发挥选拔功能。

换而言之,就是:① 将知识和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学生要活学活用。② 高考命题与时俱进,“套路”不断改变,倒逼学校教学也做出改革,老师一版教案讲到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③ 出题要能够筛选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同时还要能够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没有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或者资讯。

我们再来看看近两年高考数学都出了哪些题目: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运算能力;关于嫦娥二号工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数列和不等式的理解;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印章的题目,考查学生数列、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的能力;……

这些题目无不印证了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针对高考数学出题方向的说明内容,既考查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的能力,也考查平时要多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资讯,不然看题都会懵圈,连作答都慢人一步。

在这样的新背景下,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能力:1、基础知识必须扎实。相关概念、定理、公式必须烂在脑子里,不仅要背熟,还要理解清楚。2、过硬的计算能力。这几年高考数学所需要的运算量也是在明显增加的,拥有又快又准的计算能力,可以给审题和思考争取更多的时间。3、拥有灵活的数学思维。既然出题“套路”不再一成不变,题海战术和背题就没有用了,要掌握数学思维才行,通过吃透经典题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关于培养数学思维、学好数学,推荐大家推荐这套《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它针对中小学生设计,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于一体,启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锻炼数学思维的效果。

这套书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熏宇先生的经典数学科普著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出版数十年来,接受了无数老师、学生乃至知名学者的验证,是一套符合数学学习层级逻辑的绝佳读物,连大数学家谷超豪都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刘薰宇的《数学的园地》。它介绍的微积分和集合论的初步思想,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与其他数学类辅导资料不同,它没有布置大量的题目,而是把严谨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相结合,编写出一个个数学故事,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详细讲解,深入浅出,让学生读起来感觉很亲切,没有距离感,也没有对数学的畏惧感,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数不多的练习题,每一道都非常经典、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举一反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再呆记书本上的法则、公式、定理等,而是活学活用,学会把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跟当前高考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

而这套书所包含的数学知识点也很丰富,囊括了小学到高中的所有知识点,乃至部分大学的数学知识点,学生通过这一套书,就可以建立起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面、紧密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高考拿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说来,这套书适合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尤其适合偏科生和数学困难户阅读,很多学生看了后,都会感慨“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所以出版了几十年,到了今天仍在畅销,还是中小学数学老师们的备课“神器”之一。如果你对数学没兴趣、掌握不了解题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课外拓展教材,读通这一套《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就够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