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是我国最好的高等院校,每年高考时节都会从全国各地收到一批顶尖的学生,同样,也是这个时段,又会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从清北毕业。但是,不少数据显示,从清华北大走出来的这些出色人才,能够最终留在国内的却不多。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还在清华任教时,就曾经指出清华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二去了美国。还有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37年间,光是美国硅谷一个地方就吸引了20000名清华的学生,平均一年就有540人,而每年清华招生不过3800人,相当于每100个清华学子,会有14人将去美国硅谷,这还没有算前往美国其他地方的人才,北京大学的情况亦是如此。
看到清华北大每年都有不少人才留在海外,也引发了国人关注。大家都知道清华北大每年拿到的国家教育资金也是最多的,国家花费大量精力物力人力,耗尽心血培养人才,结果却都去了海外施展才华。特斯拉公司共有员工9780人,其中1022人来自清华北大;人工智能领域最牛的6个专家也是华人;施一公去美国一家制药工厂参观,一线技术人员都是清北的高材生。看到这些,大家心中都不是滋味,对这些留在海外的中国学子,颇有意见。
然而,当另外一组数据透露出来之后,很多人转换了思维,明白他们并非不愿回国,而是一项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说的坦诚一些,就是“钱”的问题、收入问题。美国硅谷的科技公司一名中层岗位的员工年薪至少10万美元,最高可达3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可达200万。再看国内,能够达到年薪200万的岗位实在太少了,每年华为公司会有几个。只是,国内能有几个华为公司,而能给中层人员开200万年薪的公司在硅谷几乎遍地都是。
这种供求不均衡的状况,还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内卷”,留在国内的清北人才竞争不到高薪岗位,就力求安稳,进入体制内工作,于是,我们时常看到街道办事处招聘人员都能汇聚不少清华北大的高材生。面对这样的状况,如果你是寒窗苦读十余年的孩子会怎么选择?
除了这些,社会上的某些舆论也成为了海外清华北大学子归国的“拦路虎”,认为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讲究奉献精神,不要追求外在物质利益。所以,我们看到了华师大的戴建业教授到处演讲就被人嘲讽没有文人风骨,他们却不知道戴教授的妻子患病,一瓶药就要5万元。
综上所述,留在美国的清华北大高材生不愿意回来,还是因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我们在谈理想和追求之前,至少要有物质生活上的保证,单纯靠着“画饼”,不接地气。值得欣慰的是这两年清北人才流失状况正在不断好转,根据最近猎聘发布的一项数据调查显示,2019年到2021年三年间,清华北大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比例分别为15.3%、9.6%、6.9%和14.79%、13.34%、8.17%,明显呈逐年下降趋势,一是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已经可以比拼美英发达国家,二来说明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可以提供吸引北大清华学子就业的条件,这正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