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毕业生就业难度不断增大,加上,受疫情影响,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难度要更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涌向事业单位、公务员。
985、211高校的学生,相对要好一些,名校光环所在,核心竞争力强,可能没毕业就被大企业相中了,甚至还面临编制、私企两难选择,叫人好不羡慕。
编制和私企,有许多不同,人尽皆知,有利有弊,那么,进入不同的单位,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看看这两位大学生的故事,或许就知道了。
同样是211名校的学生,分别进入央企、知名大厂,现状如天壤之别
看到两位211名校学生的事迹,发人深思,一位学生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类专业是王牌,其实力不输985高校。
毕业后,和许多同学一样,他选择进入了央企,端上铁饭碗,考试通过后,分到了三线城市,工作1年多,年薪二十七八万。
他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如今,将要晋升了,房价比较便宜,还有丰厚的公积金,虽然不如大城市繁华,但幸福指数很高,生活很滋润。
另一名大学生,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电子信息类专业,该学校深受研究所的喜爱,一些知名大企业会来“抢人”,毕业生若是考事业编,问题也不大。
他选择了进入知名大厂,月薪1万多,相当诱人了,趁年轻,多拼几年,然后再回老家颐养天年,进入职场,发现比上大学还卷,在职考了北科大的硕士,通过努力,总算升了职位,可是,受到大环境影响,他有失业的风险。
一线城市,三四万一平的房子,他年薪近40万,还是不敢买房子,身边的同事,被迫离职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他不敢休息,加班、学习,忙个不停,眼里早没了光亮。
大厂竞争太激烈了,压力特别大,不进步就要被淘汰,自己的学历在这里并不起眼,季度考核,每每令他焦虑不已。
尽管如此,他却不敢离职,随着年龄增长,一届届大学生毕业生,自己更加没有把握,心里不后悔,可过的也不是很开心,同样211名校毕业,现状如天壤之别,这到底是为什么?
浅析:为啥两个毕业生有如此大的差距
华北电大的同学,他的薪资应该包括了年终奖、各项补贴等,企业发展又好,在三线城市,可以说是站在了顶尖,既有社会地位,又不愁会失业,幸福指数当然要高。
央企的发展很好,工作性质稳定,毕业生只要能进来,提高情商,加强专业技能,晋升有望,薪资就能提高一个等级,可遇不可求的好机会。
西安电子的同学,选择了私企,非刚需行业,企业性质所在,享受的国家支持政策不算多,一旦亏本严重,就有可能倒闭,想要盈利,则需要毕业生创造出价值,这也说明,如果毕业生产能少,也会被迫离职。
另外,毕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多,今年已经突破1000万,人才市场上,供大于需,知名企业不缺人才,高薪待遇,吸引了无数名校生、研究生,相比之下,可能211高校毕业生都不占优势了。
央企不一样,门槛比大厂还高,要求更严,岗位比较少,主要原因之一,减少员工流动性,带编制的岗位,对员工的稳定性有一定要求。
私企反倒希望能流动起来,胜者为王,更为残酷,从而导致工作压力更大,这些因素使得央企员工和私企员工,幸福指数相差有点大。
写在最后
不管哪一个行业,都没有轻松可言,编制内的员工,不是上岸了就能一劳永逸,他们肩负重要责任,工作中,不允许有丝毫差错,否则,酿成的严重后果,毕业生不一定能承担起,他们同样要创造出价值。
各有各的辛苦,不曾经历过就没资格说“容易”,私企也有好处,毕业生积攒了经验,可以自己创业,或者再考编制,央企的员工,想要辞职或许就难了,铁饭碗好端不好放,因此,毕业生在择业时,一定要慎重考虑,毕竟,时光一去不复返,后悔就来不及了。
毕业生们不要太过焦虑,尽己所能,力争做到最好,实在不行,就算被辞退,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会发光,有志者事竟成,无论何时都不要对自己没信心,不要被困难打败,做一个聪明理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