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巾帼榜样·铿锵花正开丨孙颖: 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

“她”是2021年度河北省三八红旗手,

有的立足岗位,用实干绽放着芳华;

有的勤于创新,用奋斗书写着青春;

有的心怀大爱,用奉献传递着希望。

“她”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是广大妇女的榜样。

现在,让我们一起倾听“她”的故事,

领略“她”的风采。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郭新丹)孙颖,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34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她带领研究团队在水稻类受体激酶跨膜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先进工作者等多项称号。

不忘初心 扎根讲台三十载

“学好生物学,一定要脚踩大地,仰望星空。”这是孙颖教授经常对学生们说的话,她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87年,硕士毕业的孙颖来到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做了一名教师,同时潜心进行植物细胞方面的科学研究,这一干就是30多年。

细胞生物学被学生们公认是大学四年最难学的课程,孙颖一直担任这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吃透晦涩难懂的知识?在教学中,她在授课教师和学生中进行广泛调研,组织“我想听你说”师生座谈会,充分听取师生在“教”与“学”中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不让任何学生掉队。她敞开实验室大门,让本科生提早进入实验室学习,因为喜欢孙颖教授的教学风格和实验室宽松和谐的氛围,很多本科生加入了孙颖实验室。

为增强学科的应用性,近年来,孙颖开始着手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课前自学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的最新研究论文,并让他们在课堂上宣讲,以提升理论素养和表达能力。“人才培养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创造力,我总是想尽办法让学生越来越好。”孙颖说。

“作为研究生导师,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的学生能够有朝一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聪明才智,创造更辉煌的业绩。”事实上,孙颖课题组培养出的研究生中,不少人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人获得国家“杰青”,有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刊物《Cell》上发表论文,很多成为岗位技术能手、学术骨干。

攻坚克难 科学研究做先锋

为了与国际科研接轨,2002年,孙颖所在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开始向分子遗传学研究转型。

“水稻类受体激酶功能基因研究,当时在国内国际上几乎是空白,如果这一科研成果广泛应用,可增强水稻抗病、抗盐、抗旱等能力进而提高产量。”孙颖说,他们决定开拓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

探索科学的前沿让孙颖面临诸多棘手问题,但她没有退缩。碰到实验难题,她就多方求教;不懂研究手段,她就去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孙颖有关水稻类受体激酶功能基因的创新成果相继在《植物细胞》等植物学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并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认可。

从刚开始进入细胞生物学研究室,边干边学,到后来自己带学生,逐渐成熟,三十多年来,孙颖在科研领域不畏艰难,恪守寂寞,坚持做难度大、原始创新性强、接地气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突出,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积极探索,承担多项国家基金课题和科技部973项目的子课题,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

“我们现在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生物学科仍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更应策马长鞭,锐意进取。”谈及分子细胞生物学,孙颖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