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就业难? “失业”更难! 被就业的2亿灵活就业人员们

这几年,经济有些不景气,自然,各类企业也嚷嚷着要“活下去”,开始大力地开源节流,当然,开源不容易,但节流好办——裁员就行了。于是,我们看到各行各业、从大企业到小公司,都开始大幅裁员了。

从曾经的王者行业-房地产,到新贵行业-教培,再到代表技术顶峰的新行业-互联网,都无一例外的裁员,惨淡的市场行情下,就业市场的竞争也空前的激烈起来

然而,今年的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而从2018-2021年,这个数字一直处于4.9-5.3%之间,数字上基本没什么大变化,但就业市场的行情比几年前却差了太多,与我们的感觉相悖,为什么呢?

主要的原因有2个:1、统计口径;2、灵活就业。

第一:统计口径原因,成为“失业人口”不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失业率≠未就业率。正确的计算是:调查失业率=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具体的界定比较复杂,具体可以看下图,但简单来说,失业人口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一周内没有进行任何1小时以上的工作;2、3个月内有找过工作;3、有机会能在能2周内开始工作。

同时满足其实并不容易,比如,你只要兼职了哪怕只有1个小时都不算失业,而且像大批的脱产备考研究生之类的也都不算,不找工作的也不行,只有那些想找工作且能马上入职的人才算失业人口。

第二:政策大力支持,灵活就业规模大增

就业不利怎么办?大力推进灵活就业。

一方面,各地大力支持灵活就业,比如,国家就发文提出:“支持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从事灵活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各地也出台了许多支持灵活就业的举措,比如上海就发布了:《上海市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里面有很全面的支持灵活就业举措,其他城市也有差不多的内容。

另一方面,灵活就业涵盖范围极大,很容易实现,包括从事个体劳动的人员、自主就业、自由职业、临时就业、各种类型的体力及技术打零工者等等等等,想就业或许不容易,想灵活就业可就太容易了。

所以啊,就业难,其实“失业”也不容易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