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中学的孩子是走读好还是住校好? 过来人的经验: 能走读就走读

孩子到了中学之后,有一个问题让家长很纠结,到底是选择让孩子走读还是住校?

要是让孩子走读的话,距离近一些还好说,可是距离远的话,真的太折腾了,怕孩子受不了这种苦。

可是如果住校的话,少则一个星期见不到孩子,多则个把月,家长心里肯定会牵挂,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真要是发生什么事情,家长肯定不知道,怕孩子被欺负,更怕孩子学坏。

总之,不管走读还是住校,家长都会有所顾虑。那么,两者相比较,到底是走读好还是住校好?

表姐家的儿子刚读中学的时候就是住校,本来成绩还不错的小外甥,到了中学之后成绩下降很严重,不仅如此,每次孩子回到家之后,表姐都发现孩子总会出现一些之前从未有过的坏习惯。

比如说脏话,不讲卫生,东西随便乱扔,甚至表姐还发现孩子背着他偷偷地抽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表姐不得不重视起来,原本让孩子住校,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可事情的发展已经偏离了表姐的设想,所以表姐经过慎重的考虑,最终还是让孩子走读。

虽然距离有些远,但是表姐也不辞辛苦,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和放学。而表姐的这个决定,也让她日后感觉非常庆幸,因为孩子走读之后,情绪相对稳定很多,学习成绩也慢慢地好转起来,最后还考上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

到了高中之后,表姐夫提议让孩子住校,这样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冲刺高考。但是有了之前的一次教训,表姐毅然决然地拒绝表姐夫的建议,还是选择让孩子继续走读。

事实也证明了,表姐的决定是正确的。高中三年,小外甥虽然每天奔波在路上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一门功课没落下,学习成绩还是很稳定的。

相反的,那些刚上高中时,成绩很好的孩子,一住校之后,成绩开始出现波动,慢慢趋于平凡,最后可能连大学都考不上。

表姐作为一个过来人,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孩子上中学之后,能走读的话就走读,尽量不要让孩子住校,不然的话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为何“走读”和“住校”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中学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的孩子本来就有些叛逆,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个性的体现。

但是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孩子不是每一个想法和决定都是正确的,所以就需要有人在身边引导,如果你把他丢到学校去,让他凡事靠自己,没有人给他指明方向,那么就容易出问题,容易误入歧途。

再加上孩子如果在学校结识到品行不好的学生,那就更麻烦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

如果孩子的性格软弱,你让他住校,他在学校被欺负了,受委屈了,他找不到依靠,找不到一个人诉说心里的委屈,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如果孩子性格刚硬,遇到事情不懂变通,那更糟糕。集体生活难免也摩擦,比如经常会发生的一件事,晚上寝室关灯后,总有个别人不在意别人的感受,总是在那里说话,或者玩游戏,声音开得很大,打扰其它同学休息。

这个时候矛盾就出来了,要是站出来阻止嘛,大家都是同一个寝室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搞得太僵也不好;可要是不阻止呢,每天都没有办法睡好觉,第二天学习状态就会受影响。

这样的场景想必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也是住校的其中一个不好的地方。

可如果你让孩子走读,孩子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事情,最终都能回归家庭,回到父母的身边,亲子关系能时刻得到巩固,家长能每天都知道孩子身边发生什么事情,通过观察,也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是否不太对劲,并及时给于开导。

孩子18岁之前,亲情的陪伴价值远远大于让他自己独自面对外面的各种挑战。尤其是女孩子,家长必须给足孩子安全感,这样她的人生才会更幸福,将来不容易遇到渣男。

那么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意味着住校一点都不好呢?当然不是,凡事不能一刀切。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住校?

有两种孩子建议还是住校比较好。

1.家里离学校特别远,交通不方便。

离学校远,骑车慢,公交又不方便,家长又没有条件接送的,这类孩子建议还是住校比较好,不考虑其它,就单单安全问题,也应该让孩子住校。

比如冬天的时候,天黑得快,又冷,再加上如果天气不好,下雪或者下暴雨,让孩子这么远跑来跑去,真的很危险。

2.独立性和自律性强的孩子。

这类孩子也适合住校,性格独立,能够面对大部分的问题,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在外面吃苦,让孩子住校,反而可以起到锻炼的效果。

再加上孩子的自律性强,知道什么事情该干,什么事情不该干,所以学习上面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每天抽一些时间来给孩子打打电话,发发信息,关心一下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知道虽然不在身边,但是爸妈依然爱他。

总结一下,除非没得选择,不然的话还是要让孩子走读比较好。如果真的想让孩子住校,那家长就得评估一下,以孩子的性格,到底适不适合住校,否则到时候孩子没有锻炼出来,反而整出一大堆问题,那就不好了。

各位朋友,你认为孩子走读好还是住校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