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虎
从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下岗潮,到今天经济下行导致的就业形势变化,我们必须从中看到从来就不存在高枕无忧的稳定,唯有迎难而上,才能未雨绸缪。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只会越避越险。
国企下岗潮是上世纪90年代一段特别的记忆,这其中就有笔者的亲朋好友。
那段往事,不堪回首,可如果把时光退回10年、20年,他们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又是让人羡慕的时刻。
谁要是进一个好国企,好工厂,全家人就和今天的山里娃考上清华一样高兴,主要是在当时看来,这样的工作就是铁饭碗,稳定且收入可观。
可谁曾想到,就在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下岗潮突如其来,有的夫妻双方同在一个单位,全家一下就断了经济来源。
现实终归无法改变,这些人后来有了不同的生活去向。有技术在身或是敢想敢干的人,大部分比之前生活得更好,他们认为这是机会;而没有技术又不敢尝试的人,始终在苦苦挣扎,他们满腹抱怨。
笔者始终认为,极少有人在这段特别的记忆中看到一个重要事实,也就是从来没有高枕无忧的稳定,唯有居安思危,深谋远虑,才能抵御各种未知风险。说白了,真正的稳定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在哪都能有饭吃。
近几年经济下行状态下,从毕业生们的就业现状,就能看出大部分人依然没有认识到这个简单的道理。
随着国家的发展,高学历从稀缺到高度普及是迟早的事。高学历者在各类岗位中涌现是迟早的事。
变幻莫测的时代,各行各业更新迭代速度在加快,各种今天看来稳定的工作,遇到危机是迟早的事。无论做什么工作,失业再就业都是家常便饭,也是迟早的事,今天已经如此。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迟早的事。可是,那么多的人却丝毫没有这样的意识,天真得可怕。
依旧有那么多的人相信“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妄想通过考研、考公避开必经的风险,直接过人上人的生活,妄想通过选择小县城国字单位基层来求稳避险。
疫情等因素导致经济下行,人们的生活以及就业环境被影响,求职目标和方向有所转变,把相对稳定作为更主要的目标,本也无可厚非。
可是,如果我们依旧抱着求稳避险的想法,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稳定,忽视了必经的风险不可能逃避,越逃避就越多,这就十分可怕了。
然而很多人还是在说:
“现在就得拼命考985、211,还得是博士,其他的大学上了也没用,名校毕业的那么多都去了小县城,研究生都有送外卖的,普通的大学还能有啥出路?”
这些人在想的是,读了大学就得在大城市,找好工作,拿高薪,再去做普通的工作就是没出息,书白读了。
可不可怕?多么无知!
也正是这样的思想,才导致今天这么多的毕业生,在形势变化多端的环境下,依旧妄图求稳避险,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干脆躺平摆烂。
但是,时代已经变了,名校、高学历和好工作之间,已经画不上等号了,未来必将是凭实力吃饭的年代。
这个实力当然不是物质和金钱,而是身心健康前提下的优秀的硬性与软性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主要就是爱心、责任心、理想、信念、情怀等。
如果我们的思维不及时转变,依旧停留在从前,没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妄想通过升个学历就躲避风险,未来将会面临的风险,很可能比90年代下岗潮更大。
学历作用的变化,就和私家车的普及一样,都是持续发展后的必然结果。
从前的时候,汽车对于普通百姓家庭就是梦想,有车的人家,让人羡慕到眼红,车即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最快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而那时的汽车,不论是车型、性能,还是功能配置,跟今天没法相比,路况也比今天糟糕很多,之所以让人羡慕,除了因为稀缺,还因为当时的交通落后。
自行车以及后来的摩托车进入百姓家庭之后,成为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每天成群结队在路上,高峰期常常水泄不通。
公共交通很不方便,车又破又慢,有的地方路不好走,好多地方不通车,车本身也少,等车时间长,所以很拥挤。
而路上的汽车很少,就连90年代初的北京,除了早晚高峰时段,二环三环有点车流,其他时间非常畅通,五环人烟稀少。这样的环境,开私家车真的是最快最舒适,优势大为凸显。
而现在,路又宽又平,车型丰富,性能好,功能配置越来越先进,车也越来越便宜,普通家庭买车已经很容易,但是优势不像从前了。
因为经济条件变好,大家都买得起车了,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拥堵越来越严重,有些地方停车也难。所以,私家车在很多时候不再是最方便的出行方式了,自行车、摩托车却有了不怕堵车的优势。
而且,因为私家车普及度越来越高,百万豪车也遍街都是,有私家车是很平常的事,也就基本没人羡慕了。
同时,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可选的出行方式有很多,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各有优势。有私家车的人家,很多时候也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有的人家买得起车,也暂时没有买车的打算。
那么,是不是私家车就没有价值没有优势了呢?当然不是。
公共交通毕竟不是为个人服务的,再发达也只是相对的,私家车可以想去哪去哪,自由选择路线,无需担心时间,这一点公共交通永远都无法满足。
把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科学结合使用,是一种生活智慧,因为并不是有了私家车就要完全脱离公共交通。
学历,一样的道理。
从前的时候,高等教育只面向精英,大学生必然会被用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肩负国之重任。
而那时的教育远没有今天发达,无论是教学的硬件设施,还是教师的专业水准,跟今天没法相比。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之所以会受重用,主要是因为人才稀缺,国家建设需求紧迫,还因为教育落后,唯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能肩负起这样的重任。
而现在,教育越来越发达,科技的发展让教育硬件越来越先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
而且由于我国独有的教育公平,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就必然会涌向各类工作岗位,包括低门槛的普通工作。
清北遍地,哈耶满天,名校高学历也必然不会再像从前那样高大上。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先进,中小学教育越来越发达,读完初中就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并通过网络、旅行等方式开阔了眼界,这已经可以胜任很多的工作了。
同时,国家开始加大力量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这其中必然会出现很多优秀者。而且成人升学通道在增多,很多人在工作岗位上奋斗出一点成绩后,再为自己充电,更有可能成为人才。
所以,在那些门槛不高的普通工作中,相比于学历不高但责任心强,勤奋务实又肯干的人,高学历反而没有明显优势。
那么,是不是高学历就没有优势了呢?当然不是。
高等教育所学到的更多更深的专业知识,课堂学习和独立自主学习时所形成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以及更开阔的眼界,都是独有的优势。
至于一纸文凭会有怎样的含金量,取决于身心健康前提下的优秀的硬性与软性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空有一纸文凭而没有真本事,必然是被淘汰者。
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处境。时代已经翻天覆地,我们却还视而不见,仍旧把思维停留在从前,这等于是往绝路上走啊!
身处变幻莫测的时代,又赶在了经济下行的特殊时期,我们要迎难而上,而不是求稳避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求稳避险是十足的不切实际,痴心妄想。
因为必经的风险,根本就逃不掉,做的工作越重要,挣得越多,肩负的责任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多。
工作挣钱是生活的基本保障,只要工作,就会涉及出行,无论是走路,还是骑车、开车、坐车,都会有危险存在。
如果说为了躲避危险,就选择不工作,会怎么样呢?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就无法继续,这是更大的风险啊。
这足以说明,逃避必经的风险,只会带来更多的风险,绝无例外。
从今天起,转变思维吧!把“名校高学历=好工作”的思想从脑海中抛出,到不了高起点,就先放低起点,学到脑子里的东西,都是伴随一生的无价财富。
只要勤奋务实,迎难而上,起点再低,照样能发挥智慧,都是为攀高峰积聚能量。
如果思想存在巨大偏差却不自知,就好像被错误操作的机器,即使功能再多,再先进,也发挥不了真正的价值。
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