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轮学科评估闹腾了好几年也没个结果,2023年来了,似乎不少大学都拿到了最新一轮学科评估的结果,网上还有人不停鼓吹自家高校又有几个学科进A+,其实一个真正好的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高素质人才辈出、优秀学子心向往之。
事实是现在好多大学只在乎盖大楼、做表面文章,就比如2022年备受关注的郑州大学在这次学科评估拿到了好成绩,却很快被有关部门爆锤重击了。是什么事呢?有人捅出了郑大第一附属医院存在6起学术不端事件。
在涉及的几篇论文中,好几个科室的“高端医学苗子”均中招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其中两人还是郑大第一附属医院的院长级别。也不知道公布这6起学术不端事件的人背后做了多少工作、谋划了多久,最起码他对好几个医学领域都很熟悉,也能反映出郑大和附属医院在学术方面存在多少问题了。
据悉,该事件中大部分人都涉及了图片数据的造假和不当署名问题,还有一个人存在买卖论文的行为。该单位看来是撞到枪口上了,在学科评估结果出炉的关键时期捅了这么大个“篓子”,让涉事单位脸面无光,连带着郑州大学都饱受争议。
不过当事人倒没当多大回事,该通报的通报,该警告的警告,最多也就是暂停了带研究生的资格,没有一人离职,也没有一人被开除。这样的处理方式已经见怪不怪了,单位护犊子是常见现象,真把他们踢出去自己单位就运转不动了,这种情况放在中小企业估计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如今学术界造假行为屡屡被曝出,真要彻查下去的话,估计会拔出萝卜带出一大串,弄不好负责彻查的人都可能被曝出学术不端行为,这是一种“官官相护“的约定俗成现象,大家都想着”别人烂到了根子不关我什么事,千万别因为别人牵扯到我头上,那就得不偿失了。“
正是由于这种“你烂我也烂”的思想,学术圈的学术不端行为才会在曝光之后掀不起什么浪花,因为干净的人根本没有多少,别人出事了大家都不发声就会让外界产生”这个圈子大部分还算干净“的认知。
学术不端,实际上就是一股不正学风,也是行为人的人品问题。这种学校和这种人都是不会真正出成果的,这间接导致我国在短期内成不了真正的论文强国,也正因为如此,学术不端行为屡屡被曝出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件已经见怪不怪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处罚力度不够,如果发现一起连最高管理层都被撸下来,那大家自然就会变得守规矩。没有足够被震慑的例子,大家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相当于给自己伪装了一身保护屏障,即使被查到也无所谓,反正最后饭碗不会丢掉。
学术不端在学术圈很多人看来太常见了,在他们的认知中:谁要是真踏踏实实搞研究、仔仔细细研究每一个数据谁才是真的傻子。
本文由趣笔谈教原创,图源互联网,侵删。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学科知识
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