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面试可能有内幕”, 北大毕业生考公3年未上岸, 发文吐槽引共鸣

公务员无疑是现代社会最抢手的工作,因为具备安稳有保障、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等优势,吸引了无数学子的目光,考公更是成为了就业的最热门的选项。

在人们的印象里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出身,毕业生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公务员虽然性价比高,但收入很一般,所以按理来说应该难入名校生的眼。

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考公的队伍中不乏名校毕业生,甚至还有很多高学历者和海归留学生,无形之中让考公上岸变得更加艰难,一名北大毕业生在考公3年还没上岸后,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本人吐槽引发无数考生共鸣。

北大毕业生考公3年没考上,总在面试环节被淘汰,直言可能有内幕

考公的难度系数高是公认的,尤其是竞争者能力都很强,名校生更是底蕴深厚,想要上岸谈何容易,笔试已经淘汰一大拨人,面试的淘汰率也不低,很多考生都在面试中翻了车。

一名北大毕业生,从毕业开始就瞄准了公务员岗位,为此一直在专心备考,但是他连着考了3年都没考上,每次都是笔试顺利通关,面试环节反而发挥得不好。

看着那些通过面试的考生,他们的笔试成绩都不如自己,却在面试中超越自己,这样的落差让他觉得这里面有内幕,还怀疑有人在暗中动了手脚,所以自己才会被淘汰的。

也有一位网友也这么觉得,他的亲戚毕业于明白985院校,考公的时候更是以笔试第二的好成绩进入面试环节,但也是在面试中被淘汰了。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考公面试里面有“猫腻”,很可能有人为因素的干扰,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要知道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面试官大多是借调来的,而且面试全程都是有监控的。

再者说帮助考生作弊是大忌,很可能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基本上没有考官会愿意冒这个险,而且面试官不止一人,结果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就散退一万步讲有人为因素的影响,那也只能证明对方有这个实力,考生也应该输得心服口服。

北大毕业生的遭遇,引发无数考生共鸣,背后的失败原因值得探究

能够考上名校,说明学生的底子是非常不错的,起码学习能力值得认可,但是却总在面试环节栽跟头,有这样的想法也情有可原,而他的遭遇也是很多考生共同的经历。

有很多985院校毕业的学生,以为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考公应该不费劲,笔试环节也确实成绩不错,但一到面试环节就掉链子,其实说到底还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足。

考公属于综合性选拔人才,要经历笔试、面试、政审、体检等多个环节,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有足够强的综合能力,不是考试能力强就可以的,尤其是面试环节更要考验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处事能力,所以那些只会应试的考生自然就会被淘汰。

笔者身边也有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成功上岸的,但无一例外他们综合能力都很强,虽说人际关系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但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想走捷径也不行,因此很多考生迟迟无法上岸,最根本的还是个人能力不足,而且多次失败仍未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考公选拔层层考核,考生想要顺利上岸,需要做的准备不只是备考

考公是综合型人才选拔,从报考到公示,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会被淘汰,所以考生想要顺利上岸,光在理论知识上下功夫还不够,还要多方面提升自身能力。

当然在考公之前要先审查清楚自己和家人的背景,确保符合招聘要求再报考,别到头来在政审环节栽跟头,反而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备考自然是不用多说,就是多花些心思去学习,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各种练习题去进行强化和巩固,这一关就看学生的用心程度。

面试环节就比较复杂,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可以提前学习面试技巧,但也要多加练习,可以多模拟演练一下,也多在外人面前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社交和临场发挥能力也是可以练出来的。

努力闯过所有关卡进入公示阶段,学生也不能掉以轻心,在此期间要严于律己,同时敦促家人安分守己,不要因为一时兴奋就忘乎所以,以免犯错被淘汰。

【笔者寄语】考公面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或许可能会有人为的因素,但是根本还在于学生个人能力,如果多次尝试仍未上岸,就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当然也不要“一条道走到黑”,换个思路和方向或许就能豁然开朗。

话题:你觉得考公面试有内幕吗?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