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我的手机和电脑同时开着,手机上参加的是有关“信息技术2.0能力提升”相关的培训,培训时间是5天,每一天都要签到,都要被记录并公布在线学习时间。电脑上参加的是“寒假教师研修”活动,这个要学够6个学时。一天下来,手忙脚乱,但如果说都学会了什么,倒有些迷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安排给老师参加的各种线上培训名目繁多,各种直播,各种培训,各种研修,已经成为老师的负担。有人说,老师节假日多,学习能占用多少时间?不否认,老师是有假期,但很多的假期都是在各种培训各种学习中度过的,用来休息的日子又有多少?也不是老师不愿意提升自己,而是很多时候已经到了手忙脚乱的程度,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
线上培训乱象,促生出了什么?
2022年12月份,我所在的学校,各级安排给老师看的直播有8个,12月2日的“聚焦居家学习,助力线上课堂”,12月3日的“中小学线上教学经验交流会”,12月3日的“立德树人 从家出发”家庭教育云课堂,12月16日的“聚焦校园心理危机 护航学生健康成长”,12月17日的“理解学生心理需要,做懂‘心’的班主任”,12月18日的“中小学心理健康专题培训会”,12月24日的“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游依赖,爱上学习”家庭教育云课堂,12月26日的“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
无一例外,这些培训都要有截图或者后台计时,以监督老师是不是参与培训了。但实际上呢?很多老师要么就是发送一张截图便退出了,有的是打开播放,然后点“静音”,该忙什么忙什么去了。能达成培训目标的培训,真的是少之又少。
面对各种培训,老师为何抵触?
1. 培训密集,占用了节假日。
培训如果是在工作日,和正常上班一样,参与率会高很多。难得有个节假日休养生息一下,结果被密集安排很多线上培训,暑假有,寒假有,甚至周末也有,班主任有培训,任课老师有培训,师德方面的,国培方面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学科类的,有些时候密集到了让人焦虑的程度。
2. 培训内容实用性太低。
有时候请来的专家讲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对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运用相去甚远。
3. 培训存在形式主义。
听讲座,写心得,很多培训都是一样的形式,有很多培训甚至内容都类似,好像组织方也是为了完成任务,就整几个专家讲座走马灯一样讲一讲,让老师写写收获就皆大欢喜了。有时候不得不想,这是不是就是冠冕堂皇把培训费花出去就行了呢?
总是,凡是强制安排参加的培训,凡是占用了老师休息时间进行的培训,凡是实用性不强的培训,真的是无法让老师喜欢的,抵触这些也在情理之中。
国家要求教师培训,出发点真的是好的,但是一级一级产生出了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让“提升”变成了“负担”,让“成长”变成了“压力”,如果不搞形式主义的培训,多安排线下集中培训,在正常工作时间安排少量实用性的培训,老师也会愿意参加的,“成长与提升”也不会被老师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