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我们需要董宇辉, 才是当下社会最大的悲哀

去年夏天的某一天,在一个之前人气寥寥的直播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突然间火爆全网。他以诗化的言语,直白的陈述,朴实的作风,渊博的学识,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他就是董宇辉,一位新东方的英语老师,或者说,前英语老师。

七八个月过后,烈日炎炎变成了白雪皑皑,绿树成荫退却为万物萧瑟,董宇辉的热度却一直保持了下来。许多人已经习惯了等待他来“讲课”,哪怕不买一件东西,哪怕瞬间把东西买完。

在此期间,小董也曾遭受了无数非议,有人说他卖弄情怀,有人说他水平有限,有人说他是换了味道的鸡汤……

好在他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做着自己,就像他的老家三秦故地,历经千年雨雪风霜,千沟万壑依然保持着赳赳老秦的执着与固执,把曾经的风情化作黄土、融成清风,翻越沟坎,傲然于世。

这并不是一个尊重知识的黄金年代。人们获取知识的目的和对学问的尊重,无非是敬畏它们可以带来的名利地位。当自己所获的学历证书不能换来碎银,当理想变成现实后,人们开始在网络上渴望着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一旦发现别的声音,立刻转而攻讦,从人身到隐私,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讨厌这样,我们正在如此。

恰逢其时,小董出现了。他讲说的道理,说出的清风明月,没有大张旗鼓的冠以“知识变现”之名,实话来讲,你读过的书,绝大部分变不了现,它带给你的,只是一种平和。

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小董直播时所述的知识,全是碎片化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有卖货的压力下,他不可能讲一套完整的学识体系,也可能,他自身并无完整的学术体系。有人说他像某杂志的文风,并没有说错。

但是,杂志的文风才是老百姓之所喜,毕竟我们阅读、观看文章直播,并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学位,也不是为了精研某个学科。专业的知识永远是曲高和寡的,唯有内行才读得懂,理的通。

我们需要小董,太需要了。在审美情趣和道德理念一退再退的如今,一些专家学者们开始了哗众取宠,人们的眼里只有财帛,世人对品德的要求退缩到守住底线即为高尚,各个直播间不是卖丑装傻,就是佯装江湖,要不便是博取同情,一句句“家人”、“宝贝”、“老铁”的背后,其混乱程度难以想象。

小董不是学术大家,简单来讲,他是一位售货员。可就是这位售货员朋友,在苦口婆心的、孜孜不倦的承担着老师的责任,许是他的心里,从来都在三尺讲台之上,想做那传道受业解惑之人。

真正的老师,一定有热情,而不是仅仅当其为工作。真正的学校,一定有真诚,而不机器零件的加工者。可惜的是,我们这些毕了业的人,只学到了或多或少的求生基本功,埋没了心中的理想,阳光照在脸上,没有幸福的微笑,只有火辣辣的疼。

更搞笑的是,无数人凑在一个所谓资本的直播间,听他讲解人生,以求得到抚慰,忘掉房贷车贷的不愉快,在闲暇的几个小时里,找到一点生活的本真: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如此资本,多来些未尝不可。

有人说小董不可能什么都懂,一定是直播前下了苦功,而且他卖的东西贵,有用知识提高自己,用情怀提高价格的嫌疑。说得好说得妙,说得我一个老爷们露出了姨母笑。这是多么悲凉的质疑啊,质疑到一个人下苦功都是错。一个人售卖商品,下功夫难道不应该吗?难道就非得用真真假假的价格,眼花缭乱的段子来吸引人吗?

在现今的社会,做学问的人也好,售卖学识的人也罢,甚至有情怀的人,赚钱不是错。我们喜闻乐见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关的,真正做学问的专家学者能得到很好的物质报酬,形成一个文化传播和文化人的良性循环。

读书不是为了贫穷,也不是贫穷下的阿Q精神,读书,是为了在人生道路遇到困惑时,在心态急躁时,可以静下来,想一想,沉一沉。

相比小董在直播间的侃侃而谈,我更喜欢看他在田间地头的直播。远方青山黛黛,眼前视野开阔,田间丰收喜悦,农家小院里处处烟火。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每次小董到了户外,情绪和室内是不一样的。那是一个农家子弟对自然的天然的依附,是一种无由来的开心。每每看到他,我都会想到一句话: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让我们安安静静看着小董吧。一个并不英俊的面庞,给我们带来的是杨柳徐徐如伟岸少年,暖风阵阵如娉婷少女之感,那种久违的对“讲课”的渴望,那种少年时代对知识的向往,那种成年后对不谈功利聊天的奢求,这一刻,他都可以给你。

小董的出现,是我们浮躁当下的幸事,亦是悲哀。我多希望,在屏幕前能多一些小董,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舒展,让我们的生命找到意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