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谁谁出国了,不回来了。谁谁谁留学了,之后就留在那了。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人,分享海外生活,看起来过得也不是很好,为什么不回家呢?
一名在澳大利亚的国人说,自己其实想过回到国内发展。但是想法和现实是不同的,自己回到国内没有办法生活。
本来以为有十个外国月亮比较圆的人,却不想说出来的原因句句心酸又真实。扎心之余,开始思考自己现在的生活,属于中年大学生的危机,应该如何突破。
“我也想回国工作,但国家不接纳我”,几句话道出中年大学生心酸
人都有老的时候,年轻时候很抢手,到中年和老年时期就不一定了。之前有一名程序员说,不懂为什么小学老师会选择年薪20万的医生,而不选择年薪50万的他。
职业上对比,就是医生工作稳定,没有中年危机。很多专业都要面临中年危机,在澳洲的国人说今年41岁了,大学专业是会计。
十几年前,我国会计专业突飞猛进,那时候问10个女生,有5个可能都是会计专业。但中间中断了几年,想要再做,就不容易了,未来发展空间很小。
而且尝试过,41岁的年纪,在单位里是被嫌弃的。年龄歧视很严重,甚至有些公司还有外貌和身高的要求。
想要回来做生意,这些年的生意也不是很好做,竞争很大。加上很多年不了解国内的行情,很容易就掉进去。
她说在澳洲没有这种其实,41岁在他们眼里很年轻。想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做生意的人也不多,竞争压力小。
就这样综合考虑下来,决定就留在澳洲不回去了。没有年龄,身高,和生育上的歧视,中年以后的生活,会舒服体面一些。
国内歧视,真是存在
为什么说这是对中年大学生的考验呢?因为没有读书的人,选择的工作,要么自己创业,有小生意,生活的不错。
要么有自己的手艺,能接受底薪,和相对辛苦的工作。对待工作上没有那么高的心气,和要求。但是大学生不一样,接受了教育之后,回饭店去端盘子,可能会放不下面子。
一个高材生,去做营业员,做销售没有多年的人情世故累积,打击感很重。读书给了很多人一个身份上的束缚,尤其是身边的朋友。
周围人都知道他是高材生,原来工作体体面面,出入各种高档场所。中年之后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接受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和询问,就需要勇气。
于是这些中年大学生们,还选择去相对体面一点的岗位里竞争。这些地方就存在这各种歧视,尤其是对女性。
结婚,生育,二胎,三胎,家庭,这些都是单位的顾虑。尤其是私企,一个萝卜一个坑,生育险生效,员工回家休息了,工资和工作都是损失,这些都在考虑范围内。
互相理解不可能,企业在选择上占据主导地位,人才很多,不是非你不可。所以就歧视就产生了,就业变得困难。
这些困难真是存在,我们不需要回避,正视他。也不用愤怒,因为没有用,生而为人,本就渺小。想要依靠愤怒改变现状不可能,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个人意见
如果高中生看到这篇文章,在报考的时候就好好考虑一下专业。普通家庭的学生,一定要选择越老越值钱,或者工作相对稳定的专业报考。
如果现在正在遭遇中年危机,冷静下来。审视一下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还是体面的工作,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需要做的就是突破自身舒适区,尽快跟上专业这些年来的变化。用能力,和经验,来弥补身份上的不足。
用人单位除了看条件,最后看重的还是综合实力。有时候甚至可以动点小脑筋,中间的断层,也许并不需要说出来,表明自己一直在行业里比较重要。
当然这很难,如果做不到,其实接受平凡,也不是多困难的事情。人活一辈子,谁说一定要留下些什么,也没说一定要得到谁的肯定。
中年危机存在很多年了,预防中年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放弃学习和成长。社会在进步,自身不进步,就会被淘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改变,突破,是关键。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