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Chinese New Year还是Lunar New Year

过年期间是非多,今年特别多。这边厢,国内的口水战从一张“蓝色妖兔”邮票鸣锣,一路蔓延至各地标新立异的春节花灯美丑大评比。那边厢,国际上春节的英文译名被从“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普遍替换为“Lunar New Year”(阴历新年),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大批爱国群众迅速整队,一致对外发声抗议。不过,“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直接抗议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因应而动,其实在很多情形下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可能把问题扩大化,反倒不如好好思考下事情本身的前因后果。

关于春节英文两种译名争论,由来已久,只不过之前的声浪没有那么大。众所周知,春节起源于中国,但又绝非中国人独享,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韩越等国而言也是地位崇高的传统节日。如果抛开最近几年中美之间的龃龉来看,在韩越裔人士的积极争取下,西方做出春节译名变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毕竟西方在尊重少数群体权益的政治正确方面,都已经近乎走火入魔,不差这点。当然,这个时间点上给春节改名字,肯定还有些人别有用心在推动“去中国化”。大英博物馆贴文宣传“Korean Lunar New Year”火上浇油,成功触发国人捍卫文化提防宇宙大国公然文化剽窃的斗志。

话再说回韩越裔人士推动春节英译改名的事。近现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入侵,让东亚地区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传统国际秩序被颠覆。地区龙头的中国尚且自顾不暇,实力弱小的朝鲜、越南就更是命途多舛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前脚和中国脱离宗藩关系,后脚就深陷于殖民侵略不能自拔,好容易熬到二战结束才得以独立建国。终于“站起来”的朝鲜、韩国、越南格外珍惜自己当家的感觉,想要彻底和过去的附庸历史断舍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韩越的视野里,前宗主国虽已实力大衰,但余威犹在,依旧是个不容小觑的庞大邻居。这种背景下,韩越等国祭出强力民族主义,自然成为对冲强邻向心力避免再次附属的不二法门。于是,各国一手废弃汉文传统推行民族文字,切断和东方大国的文化脐带,一手和美苏眉来眼去壮大自身实力。

拿韩国来说。二战后,韩国比较彻底的依附了域外强国,难免要通过改换门庭来递交投名状,但平稳衔接两套文化体系不容易,稍有差池就会沦落为邯郸学步的尴尬处境,想学的没学来,还忘记自己原本的样子,变得不伦不类。韩国为此大动干戈,通过将汉字变为表音文字,增强与西方文化体系的对接,通过引入基督教,向西方文明看齐,以此换来了经济的腾飞。但终究难改变韩国在两套文明体系中都处于边缘的尴尬。于是,发达了的韩国,一改之前断舍离的做法,回过头给自己的附庸历史美化正名,爆梗频出的宇宙第一强国就此诞生。

对于基督教,韩国信众对耶稣的形象进行了本土化整容改造,放弃高鼻深目的西方人形象,改以黑发黄皮身穿传统服饰的朝鲜人形象示人,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一系列独具韩国特色的基督教邪派。对于春节、汉字等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记忆,也是如此,既然也是朝鲜半岛的传统,那就要名正言顺的韩国化。可是,如果这些在国际上已经被普遍认定中国的专利怎么办?不难,两步走。第一步,放烟雾弹,推动去中国化。第二步,浑水摸鱼再韩国化。越南的情况,也可以类似考虑。当然,还有个别离经叛道的岛屿,也在明目张胆的推动春节的英文名称去中国化。

说回春节英文译名去掉中国,对于国人大众在情感上确实不太好接受。但换个角度思考,试想一下,若在圣诞节前加上美国,那我们还会继续接受这个快乐的节日吗?显然不会,因为我们对于美国的印象观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两国的关系波动起伏,比如当下就明显处于低谷,一个节日如果是作为美国联名款存在,必然也会受国际关系的扰动波及。以此类推,春节已被多国列为法定节假日的当下,如果把春节和中国做紧密绑定,客观上,也不利于春节的进一步传播。这个题目可以换一下,选项一是力排众议坚持要“Chinese New Year”的虚名,但会因此面临不少人的抵制,比如韩国越南人;选项二是能够为更多人接受的“Lunar New Year”。相信更多的国人还是会选择选项二,而是乐见让春节在世界范围内光大的。

最后,中国已经走上辉煌崛起的康庄大道,文化的广泛输出将是必然,大家还是应该对此做好心理准备,以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自身文化的传播,乃至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的本土化,抱好“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