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温铁军: 教育问题为何负面评价很多? 原因就在于一项政策!

事件回顾

今天中国教育界的复杂局面,不好用乱象,也不好用积重难返来形容,但是确实这些年教育问题在社会上得到的各种各样的评价中,负面评价似乎比较多。那么这个问题到底从何而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教学科研工作者温铁军给出了答案。

温铁军教授讲,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爆发之后,外需大幅度下降,中国那个时候正在加快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大量的商品是为海外生产的,当外需突然下降的时候,国内的就业问题就凸显了出来。企业倒闭破产,导致失业问题非常严重。

1998年,为了让就业问题得到缓解,或者说为了不爆发失业的危机,当时曾经提出过一项政策,那就是让高校扩招。

高校扩招的目的就是把年轻人尽量吸纳到高校,所以那个时候很多专科学校升本科,都要办大学,办综合性大学,还有过去的那些职业院校,那些工科的技术类的学校,都扩充了很多文科专业,于是乎在这个阶段,技术类院校办的文科类的这些院系,就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学生其实是过剩的。这就意味着把本来应该走进就业的上千万的年轻人吸纳进了高校。

扩招之后,学生进了高校,四年之内他要交钱,而不是去就业市场挣钱。这样就从90年代后期应该那个东亚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企业倒闭和大量失业问题,我们用高校扩招的方式,缓解了失业危机的爆发,但客观上造成的问题就是——高校的大规模扩招。

高校一扩招,就要增加各种各样的建筑,宿舍、食堂、教室等等,于是乎高校就变成了大房地产。

正好进入新世纪,高校一边扩招,一边大办房地产,于是乎高校就产业化了。不用多解释网友们也能猜到,教育一旦变成了一个产业,就只追求利润,谁还会关心教学质量?只关心赚了多少钱,教育的理念和目的也就跑偏了。

本来一年培养两百多万的大学生,现在扩招后一年一下培养出六百多万的大学生,多了三分之二,这本来是好事,

从数量上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是从就业上来看呢,毕业即失业。

相当于一部分人的就业的收入是低于正规就业的,最低的比正规就业的人低三分之二,甚至几百块钱也得干。前一向比较紧的时候,甚至有人说不给工资都干,只要有个地方住,有碗饭吃就行,于是出现了很多“蚁族”生存方式。

这种“蚁族”其实是大学扩招之后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一种另类生存方式。当然这不能怪他们,也不能怪城市的就业市场多么冷酷,就是供求不对称!培养出那么多的人才,但就业市场容不下,客观上就造成这种问题。

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