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985”院校: 哪几校的本科毕业生更热衷于读研? 原因何在?

高校学生毕业之后,不是就业,就是考研。考研一是为了几年之后谋求薪酬更高的职位,一是为了回避就业市场的拥挤。这两种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也无优劣之别,决定于个人人生规划和价值取向。

考研之路早就十分拥挤,上岸机会极少,但还是有更多的毕业生加入到考研大军之中,使得本来很低的录取率变得更低,而且研究生毕业之后也同样面临困难的就业局面,只是不同专业的困难程度不同而已。

从考研上岸几率看,无疑是“985”院校毕业生占有相对优势,毕竟考上“985”的绝大多数是学霸。因此,有些院校开始劝说本校毕业生避免“二战”,原因就是“一战”未能上岸,“二战”上岸机会更小。

不得不说,“985”院校本科毕业生更热衷于考研,一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强,二是有就读学校的“光环”效应,三是“向下考”更具优势。那么,哪些“985”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更加热衷于考研呢?这可以看一看各校就业质量报告中的数据。

本文梳理了34所“985”2021届毕业生相关数据(其他几个“985”缺乏相关数据),其本科毕业生读研率可以分析三个层次,大体可以看出各校本科毕业生对考研的热衷程度。

(一)12所学校读研率超过60%,清华、西交最高,超过76%。

本文读研率的计算办法是,国内升学与出国出境的人数占当年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而不是国内升学与出国出境的人数与当年落实就业单位人数之比。

超过70%的5校——清华大学最高,76.62%的本科毕业生读研;西安交通大学次之,76.10%的本科毕业生读研;中国科大第三,73.04%的本科毕业生读研。读研率超过70%的院校还有北京大学、电子科大。这是考上研究生的比例,实际考研比例更高,有可能是100%考研。

超过60%的7校——读研率在60%以上的“985”院校有:北京航大(69.67%),西北工大(67.71%),上海交大(66.99%),南京大学(64.76%),复旦大学(64.34%),北京理工(64.31%),浙江大学(60.25%)。也就是说,这7所学校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本科毕业生直接走向职场。

(二)10所学校读研率超过50%,中国农大为59.72%,接近60%。

这10所学校本科毕业生读研的比例分别是:

中国农业大学 59.72%;

华中科技大学 58.22%;

武汉大学 56.65%;

同济大学 56.64%;

南开大学 56.17%;

东南大学 55.97%

哈尔滨工业大学 55.68%;

天津大学 54.56%;

大连理工大学 52.81%;

四川大学 51.31%。

(三)12所学校读研率在50%以下,与前22所学校形成较为明显的台阶。

这12所学校本科毕业生读研率最高是山东大学,为48.12%,与上一层次的最后一名拉开3个百分点的距离,显示一个明显的台阶。

这12所学校本科毕业生读研的具体比例是:

山东大学48.12%;

厦门大学47.62%;

中国海洋大学47.60%;

东北大学47.40%;

中南大学46.72%;

湖南大学45.76%;

重庆大学45.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5.04%;

吉林大学45.04%;

华南理工大学42.16%;

华东师范大学39.63%;

兰州大学30.49%。

#高考择校#

网友们,同样是“985”院校,本科毕业生读研率为何相差如此之大呢?本文认为,除了学生热衷程度之外,还与专业设置高度相关。一些理论型学科,学位授权单位很多,研究生招录数量很大,考生更容易上岸。

与此相反,一些应用型学科,学位授权单位相对较少,研究生招录数量自然较少,上岸机会也就少了许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自然更多地走向职场。这是不能简单相比的。应该说,办学规模越大,应用型专业也就越多,本科毕业生读研率也就越低。

不知你们有何见解,欢迎留言讨论,以供网友们参考。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清北华五等名校生扎堆“双非”读研:这是什么思维?

中国科大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去向院校屈指可数!

为何选择到武大读研?一名北大学生说了两个理由!

辞职读研为何需要特别谨慎?看一看三个数据即知!

A+高校毕业生去国科大读研,到底出于何种考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