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栏目
聚焦“中国光谷”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
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获关注
围绕科技创新,50多所高校、百余个科研机构和数以千计的科创企业向 “光谷”云集。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一大批面向全球的“光谷原创”接连涌现。
面向更广袤的太空,“光谷人”努力让中国卫星看得更远、测得更准。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周泽兵:我们把重力仪器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就可以看到更深的一些矿产,观测大气的水资源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这对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国民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
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以下简称“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是“十二五”期间国家优先支持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以具备全球毫伽级、基准微伽级的重力数据获取、评估与应用能力为目标,矢志建设国际一流、综合指标国际领先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并使之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力测量科学中心之一,为我国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及精密重力仪器研制、测量与应用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满足我国地质调查、资源勘探、国家安全等对重力数据和重力基准的战略需求。项目总投资8.59亿元,建设期五年。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建设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已取得重要进展。万有引力常数G测量达到国际最高精度,解决了重力测量中高精度引力溯源难题,研究成果在《Nature》长文在线发表并入选2018“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被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高中物理教科书。自主研制的高精度基准型原子干涉重力仪在2017年10月第十届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中,测量不确定度达到3微伽,取得了国际同类仪器最好水平,为微伽级高精度重力测量基准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12月成功交付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伽级小型化量子绝对重力仪,打破了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受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更好地保障了国家核心数据的安全。联合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共同推进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的实施,与中山大学、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天琴一号”卫星于2019年12月成功发射,2020年5月圆满完成空间引力波探测六大技术在轨验证,各项指标均优于任务目标,为国内同类技术最高水平。依托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华中科技大学承担了高精度惯性传感、无拖曳控制两大关键技术攻关。实验结果表明高精度惯性传感技术将其之前保持的国内最好水平又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以上,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作为关键载荷,高精度空间加速度计已成功应用于2013年“试验五号”卫星、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2019年“天琴一号”卫星、2021年“天绘-4”卫星等航天任务,为我国下一代卫星重力测量和空间引力波探测等重大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让我们跟随节目
一同认识“中国光谷”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这里有着“中国光谷”的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光谷,为光谷和全国的科技创新擘画蓝图、指明方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交出了更加亮丽的创新答卷。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鲲龙”遨游……新时代十年,中国科技创新勇立潮头,这些令世人瞩目的大国重器,背后都离不开光电子的鼎力支持。
中国光电子,武汉独树一帜。这里的“中国光谷”诞生过我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光电传输系统。
光谷的发展,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期许。十年间,总书记三次考察光谷,在不同发展阶段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
2013年7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来光谷考察。他指出:“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光谷,勉励大家,“科技创新要摒弃幻想,靠自己”“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光谷,这一次,他对科技创新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新的征程上,瞄准科技自立自强,科研路上的追光者们正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用实际行动交出更加亮丽的创新答卷。
中国光谷以“光”命名,因“光”闻名
离不开“追光者”们的努力
华中科技大学正有着一群“追光者”
他们在一系列相关领域
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勇攀高峰
形成了10万华中大校友
建设光谷的蔚然之风
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支撑“武汉光谷”建成“中国光谷”。学校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不断拓展光电技术的科技创新,与华工激光、长江存储、华为等企业深度协同,融通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重点在光电存储、光电芯片、光通信、光电显示、光电传感、光电器件、光电能量转换、光刻部件、激光制造、激光器等核心技术方向展开集中攻关研究,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研制国内首条商务车/轿车车身激光焊接生产线,在国际竞争中以质取胜中标112条,应用于多家龙头汽车企业和航空、航天、航海、能源等领域;研制国际首例可用于卫星光通信与数字相干光芯片器件与接收机,为未来空天地一体化光通信网络提供新的可能;研发三维相变存储器技术,支撑长江存储公司新型国产存储器芯片;研发全球首台临床全数字PET设备,实现医学影像领域原始创新和国际领先,助力攻克癌症和脑病等重大疾病;研发纳米精度工作台技术,应用于国产首台IC光刻机……一系列创新成果成为中国光谷“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科技内核。
敢担大任、勇攀高峰,引领“中国光谷”走向“世界光谷”。学校以更大勇气、更强决心、更活机制,全面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攻克光电领域基础科学难题,在脑链接图谱、多维光场调控、高效光电转换材料与机理等方面取得原创成果;聚力产生光电领域颠覆性技术,为低成本廉价太阳能电池、大容量通信及传输技术、超高功率激光加工、高分辨成像技术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合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着重解决光电器件“空心化”和光电装备“造不出”的问题,实现中国自主可控的光电器件与装备的“创造”与“制造”。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新征程书写新答卷
华中科技大学将瞄准
顶天立地 追求卓越
在科技自立自强征途中
取得更多新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