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我发了工作室同事瓶子的故事:二姨问我:为什么她人大毕业来了我们这个小工作室?
有122人留言,想看瓶子分享怎么让孩子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要说关注我的姐妹都是聪明人呢?阅读这件事情算是问对人了。
瓶子从小就很爱看书,而且也在看书中受益终身。她说,非常感恩小时候父母的支持。家里一年到头靠卖点橙柚赚钱,有一年卖不出去,最后只能1角钱一斤贱卖,收入才500多,但是父母依然狠下心给她买几十块的课外书。今天她这篇关于阅读的分享,真的是掏心窝子把自己的老底都揭开给大家了,我一个带孩子看了2000多本书的二胎妈妈,都觉得大有启发,相信大家看完一定有收获。
文/瓶子
过年回家,我姐到我家拜年。
她坐下来没多久,7岁的大儿子熟练地拿一个手机打开了和平**,5岁的小儿子则熟练地拿起另一个手机打开了快手。
看到后,我有些担忧,悄悄跟姐说:玩游戏至少还能动动脑子,但是刷短视频完全就是毁了孩子。几秒get不到爽感就滑走,这样的孩子等上学了,怎么耐得下性子看进去书呢?
我姐无奈地说:只有手机能制住他了,书读不进去。
我自己是读书的受益者,非常迫切地想把读书的好处告诉每一个孩子。所以,我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读书给我带来了什么,以及我爱上阅读最重要的4个点。
如果你打开了这篇文章,并看完了,我为你的孩子感到骄傲和幸福。
我的所有能力,
都归因于童年时期的阅读习惯
上初中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数学是最好的(小升初数学148分,村小考出全县第一名),语文也好但不算拔尖。
上初中之后,我的作文竟然可以成为班级范文,语文感觉没有怎么学、记,各种语文能力竞赛、诗词竞赛,都是一等奖。
高一的时候,我们班同步做高三摸底考的语文试卷,我直接拿到了136的高分。也是从高中开始,我的总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第一。
▲ 回家收拾东西,翻出了古早的证书
渐渐地,我发现,可能真的是从小就拥有的广泛阅读,给我带来了很好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我就读完了三国、水浒、四书(简易版)、唐诗宋词等,因为镇上的书店只卖教辅,还买了成语词典、歇后语词典看典故;
初中,因为是寄宿,周末我就泡在图书馆里,按照中小学生必读世界名著目录,一本本都看完了。高中,则开始读散文、杂文、文言文。
▲ 部分书籍,因为家里没有存放条件,书放得有点脏了
书读得多了之后,我发现它带来的不仅是语文成绩好,知识面广,一起带来的还有学习力、理解力和智力。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成了别人眼里的聪明孩子,很多东西看一眼就会了。
语文老师讲解的语法,别人已经被绕晕了,我已经能举一反三;数学老师讲解的难题,我一听就懂。高中别人学得很困难的时候,我基本在上课前完成自学,上课相当于查漏补缺。
之前我还以为是天生的,后面读到的理论越来越多,我才发现这是阅读的马太效应。
这是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基思·斯坦诺维奇提出的,他研究发现:启蒙阶段阅读能力越强,孩子随后的学习能力越强;到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之前还没有打下良好阅读基础的孩子,在学习其他技能方面终生会面临挑战和困扰。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也说过:“你读的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多;你知道的越多,就越聪明。”
6~12岁是孩子阅读能力(也是学习能力)长足发展的敏感期,大家一定要把握住。
成绩好和学习好不是一回事
千万别被虚假高分骗了
要激发阅读力,是需要大量阅读做基础的,我找到了国家对阅读量的要求:
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w字;
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w字;
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w字。
实际情况是,很多孩子都达不到。
我有一个同事,她的儿子才上小学二年级,就穿梭在各种培训班里,一下课就匆忙赶往另一个班,晚饭都是在车上解决,回到家就9点多,再做做作业,就11点了。
现在,她的儿子成绩能考到90多分了,但是我依然保持担忧态度。
因为时间是守恒的,把大量时间花在课本和作业上了,就没有时间大量阅读,而小学课本的内容只是最最基础的教学,就像只给一个成长期娃吃米饭一样,远不能满足他的发育需求,聪明可能被“饿死”了。
▲ 台湾脑科学家洪兰:阅读改变大脑,文盲脑和阅读脑的区别很大
我读高中的时候,看到班里有很多超级努力刷题的同学,其中不乏中考拔尖的,他们熬夜复习,永远在做题,但是依然学得很吃力。因为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机械训练只能拿到一时的高分。
我大学同学里,也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只靠刷题就进来的。
他们或身兼多能,或博古通今,或触类旁通。
像我的先生,我称他为“行走的文学百科全书”,只要问他任何关于文学的问题,他都能侃侃而谈,甚至能直接说出原文。更绝的是,他从来没有刻意去背诵过,只是看的书多了,在这里看到一次,在那里看到一次,不知不觉就记下来了。
我的室友,拥有一口标准地道的英语口音。她说,都是从小到大看各种英文原版名著和电影,不知不觉就会了。后来,她全奖申请到了哈佛大学。在读研期间,还跟风搞了一个微博,不到3个月就涨了10w粉丝。
真的,成绩好和学习好其实是两回事,大家一定要分开。
成绩好,会让你的一段路好走;但是学习好,会让你遍地开花。
我是怎么爱上阅读的?
我自己好好地回想了一下,促成我这么热爱阅读的原因,可能有以下这4点。
1.看书的氛围很重要
我现在脑海里还有一幅模糊的画影,我爸靠在床头,头微微斜倾,在专注地看一本厚厚的书。
他每次看完都会藏到衣柜顶上,后来我趁他不在家,踩凳子拿下来,发现是金庸的武侠小说。
除了父亲,还有我爷爷也爱看书,他的书非常多。
可能这种无形中的熏陶,让我觉得看书是一件跟吃饭喝水一样正常的事。
当然,我妈不爱看书,她农闲最爱的是打牌。然后,我也学会了各种牌。
但是她非常重视我看书、支持我看书。即使每次交学费都要靠卖掉一头猪才行,但只要我买书,她都陪我去买。
其实还是那句大俗话,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喜欢做什么,一定会反馈在孩子身上。在重视阅读的氛围里长大的孩子,一定也会爱上看书。
2.只要一本美好的书
美国经典阅读著作《朗读手册》里,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只要一次美好的阅读体验,就可以造就一个热爱读书的人。
细细想来,我好像也是因为一开始看《山海经故事》非常上瘾,才开启了阅读大门。
我记得是二年级识字不多的时候,爷爷送给了我一整套《山海经故事》。我现在还记得,那是一系列64开的小册子,纸张泛黄,有的还掉页了,但是我看得津津有味。原来书可以这么有意思,于是开始一本一本地接着看。
读到好书,又刺激我读得更多。
像我读完三国之后,对策略性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接着读完了《孙子兵法》,以及各类史书故事。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爱读书,千万别急着下定论,也许他只是暂时不爱而已,只是还没有找到那本他喜欢的书。(可以优先试试故事书哦)
3.允许我读闲书
我很感恩,在父母们都觉得看课外书不是正道,只有看课本做练习才是乖学生的环境下,只要是我爱看的,想看的,我爸妈都会买给我,而且不干涉我。
▲ 今天看到的一个热搜
我先生也是,你们可能想不到,他是看《故事会》《知音》长大的。(悄悄说一句,我也看故事会、知音,还有漫画书)
其实,大家不用纠结我读的书有没有用,因为说句大实话,你读的书,90%以上是会忘记的,但是思维会留下来。
就像我读《水浒传》,可能现在只记得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了,但是它锻炼了我的猜测、预测、对比分析、批判性思维这些思维能力。
我记得是三年级开始读原版的,那个时候识字不多,而且是那种古白话,很多句子看不懂,但是看着看着,凭借上下文半猜半读,故事看进去了,越到后面,看得越快,而我也因此跨进了长篇白话文阅读,继而又读了《三国演义》。
读闲书最重要的就是,我的阅读兴趣没有被打扰,这种自由自主对小孩真的很重要,继而才有可能去读更多的书。
我偶然看到白岩松老师的一段话说得特别对,在此也分享给大家:
可谓“不从闲书进,无法从正书出”——上来就读正书,孩子读不进去,没有乐趣,慢慢地,他就视读书为畏途,不进去了,这就“瞎了”。而从“闲”进,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兴趣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读书和聆听的习惯。
4.没有阅读目的
从来没有一个人要求我,读完后要写题目,或者写读后感,或者要把生词都查会,或者复述故事给别人听。有一年暑假,老师让我们给一本英文小说写读后感,那种痛苦至今还记得。
我觉得阅读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而不是一件“为了阅读而阅读”的功利的事。书籍看多了,清风自徐来。
▲ 收藏的《红楼梦》版本,我是红迷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阅读方法,叫做“整本书阅读”,无论是字词、句子,还是文章架构,都在整体阅读中不知不觉吸收进去了,不用拆开训练。
就像你喝了一杯牛奶,并没有分出来哪个是钙哪个是蛋白质,就是一股脑全喝进去了,然后在你感知不到的地方提升着你的抵抗力。而因为没有阅读负担,孩子也很愿意看。
写在最后
我看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从30楼往下看,都是美景;
从3楼往下看,也许满地是垃圾。
书读得越多,能够看到的风景也越多,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我很感恩父母,虽然家里穷,砸锅卖猪也支持我读书;
感恩爷爷,启迪我读书,是我一辈子的灵魂导师。他前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至今还保留着他给我写的信,那个时候我上大学不久,很多不适应……
▲ 爷爷写给我的信
在《跃上高阶的职场里》,郝非凡借用姥姥姥爷的故事,设计了老奶奶在梦里与去世的老伴重逢,并再次告别的场景,写下了:一个人离开另一个人,最多一次,但是你怎么能离开我两次。
每次看到这些信,都会想到这句话,感觉爷爷又离开了我一次,我忍不住哭了。
每次看瓶子的分享,总感觉像江南水乡一样温柔、细腻,但又给人启发,今天的文章,你们一定要收藏、分享给朋友看!读书是打开一个人认知最低成本的方法。我自己也是从农村考到大学,也是读书的受益者。
在瓶子分享的这些方法中,有一点我尤其认同,就是允许孩子读闲书。
我自己也是看《知音》《故事会》这些书长大的,还有小人书,确实能够培养阅读兴趣。
对于土豆番茄的阅读,我也是遵从不干涉的态度,只要他们想看,就陪他们看,虽然有好些书我自己觉得不怎么样。关于瓶子,她真的是一个宝藏,一路从村里考到985名校。而且,她本人活得很通透,不管是对学习辅导(尤其是语文、英语、数学方向)、个人成长、婚姻关系、亲子育儿都有自己独到看法和见解。大家想看瓶子分享什么,记得点赞留言,以后我让她多跟大家交流。
你好,我是爱画漫画的土豆番茄妈!5岁女儿番茄、10岁儿子土豆的麻麻。专注二胎养育、家庭关系、育儿心得、漫画创作,已出版书籍《萌宝土豆在德国》《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李点点的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