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应当投入一定资金, 用于会计报告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建设事业单位应当重视人才对于单位财务报告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应当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会计报告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培训模式应当不断加以创新,可以走出去请进来,通过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和组织继续教育培训班相结合的方式去优化财务会计报告人员的知识结构。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信息搜集不足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需要一定的基础信息数据作为支撑,但是现阶段一些地区的事业单位在构建自身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过程中基础信息搜集缺乏全面性。其中一些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涉及管理和服务的业务,但是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过程中并没有对下属各部门基础信息反馈进行严格要求,进而导致一些管理和服务业务并不能被单位所全面了解和掌握。

同时,一些公益一类和二类事业单位还缺乏对财务会计报告需求对象的管理和服务数据需求进行全面调查,这些都不利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的全面性。还有一些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涉及生产经营问题,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单位性质,涉及营业收入以及利润问题。

但是在实际构建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过程中很多单位都没有充分结合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以及新制度的要求来构建自身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有的虽然考虑了经营管理业务,但是却没有安排专家对新制度下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可行性和可行性进行有效论证,进而导致事业单位所形成的财务会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不够完整。

此外,无论是公益一类、二类还是三类事业单位由于职能和运营呈现出复杂化趋势,资金流动量难免会不断增加,信息搜集的难度以及需要考虑的财务报告体系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如果单位不能够加强内部沟通交流来协助财务部门人员来开展和配合财务会计报告构建工作,那么其后续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披露等相关工作将会受到一定影响,不利于充分发挥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对于单位运营发展的作用。

2.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配套制度缺失

虽然新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上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新制度要求来妥善优化和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配套规章制度。其中一些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没有对自身业务和项目进行明确分类之后分别制定财务会计报告细则,存在着财务基础信息提供、核算、报告等相关岗位权责不明确的情况。

同时,部分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具体经营管理业务处理相关制度也仅仅是个大框架,没有充分结合新制度内容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填制准则分类分块明确单位运营发展所涉及的报告中每类营收、利润、成本、管理等科目内容的填制方式方法,不利于报表编制的有章可循。

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没有结合新制度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来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时间,尤其是涉及下一年预算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及时进行财务会计报告披露则难以及时进行财务会计信息反馈,不利于后续单位预算和财务管控工作开展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3.没有遵循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

事业单位类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公益一类、二类、三类的管理服务宗旨存在差异,不少单位在进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过程中没有遵循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

从统一性原则出发,一些事业单位在编制综合财务会计报告时需要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科室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但是实际上这些单位并没有设定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格式规范各部门和科室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而导致各部门和科室信息反馈存在差异性,不利于后续报告信息汇总工作的开展;

从差异性原则出发,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考虑事业单位所处环境和单位各业务版块的特点所显现的差异性,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缺乏单位运营发展特点,不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单位内部各类业务发展情况,对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形成一种制约。

4.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滞后性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不仅培训模式上存在滞后性,而且培训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并不能够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就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进行指导,不利于优化人才队伍知识结构,难以满足实践需要。

其次,一些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人才引进缺乏主动权,没有足够的指标来引入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在人才选聘上也没有设定科学、合理的门槛,且缺乏科学的选聘方式,难以为财务会计报告质量提升提供助力。

二、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的优化建议

1.重视基础信息的搜集

考虑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涉及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业务,单位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过程中对下属各部门基础信息反馈进行严格要求,促进各部门信息反馈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的提升,使得单位全面了解和掌握真实的业务情况。

同时,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应积极开展对财务会计报告需求对象的管理和服务数据需求的全面调查,吸取各方建议和意见,并邀请专家就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问题进行可行性和科学性论证,提升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的全面性。

考虑到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涉及生产经营问题,此类单位在构建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结合单位情况与新制度的要求,而且还应充分考虑自身经营业务,通过走访调查、经营管理信息交流获取基础信息,并分类整理,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此外,各类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共享平台来拓宽沟通渠道,促进各部门和科室人员更好地协助财务部门人员来开展财务信息收集工作,为充分发挥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对于单位运营发展的作用提供一定助动力。

2.优化和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配套规章制度

首先,各类事业单位应当对自身业务和项目进行明确分类之后分别制定财务会计报告细则,要能够对财务基础信息提供、核算、报告等相关岗位权责进行明确,一旦出现风险和问题能够落实到具体人员,从客观角度出发提升相关人员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事业单位应当在现有的具体业务处理相关制度大框架下充分结合新制度内容分类分块明确单位运营发展所涉及的报告中每类科目内容的填制方式方法,特别是公益三类事业单位由于涉及生产经营必须充分考虑报告中每类营收、利润、成本、管理等科目内容的填制,确保后续报表编制的有章可循。

最后,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新制度以及自身实际情况来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时间,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预算开始时间,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则需要考虑更多企业经营管理需求。

要在新制度规定的披露时间基础上对各类财务基础信息以及分块会计报告进行明确,适当提前披露时间,避免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进程过缓情况的发生,以便及时进行财务会计信息反馈。

3.遵循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谨遵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

从统一性原则出发,事业单位在编制综合财务会计报告时,要能够严格要求内部各个部门和科室按照单位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格式进行部门和科室财务会计信息填制和上报,实现各部门和科室信息反馈模式的统一性,以便于后续报告信息汇总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差异性原则出发,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单位现阶段所处政策、经济、文化环境和各业务版块所处行业的特点所显现的差异性来完善财务会计报告内容,充分体现单位运营发展特点,促进单位管理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单位内部各类业务发展情况,为单位正确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有效信息参考。

4.加强财务会计报告人才队伍

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报告人才选聘上也应当积极去申请人才引进指标,并设定科学、合理的门槛,通过综合考察引入高素质人才,不仅要通过笔试来考察其业务能力,而且还应当通过面试来考察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尽可能地选拔一些高素质人才来推进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进程的加快,为事业单位整体会计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一定保障。

结语

在新制度下,事业单位积极加快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建,以更好地适应制度变化。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很多事业单位在构建和完善财务报告体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