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老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家里有孩子读大学的家庭,一般不如早早辍学去打工的家庭过得富裕舒服。
老家四叔家的孙子正在读大学,四叔带着儿子在村子外面找了块空地,用简易板搭了几间房子,养了几十只羊,挪挣钱供孙子读书。
四叔给我们算了笔账:孙子今年读大三,要给他存学费。孙子成绩还行,考的是公立大学,学费加生活费按一年2-3万算,四年下来就是8-12万。再加上高中三年,学费生活费加起来花了大概五万。
现在老二孙女也上了高一,花费水涨船高,一年也需要一万多。
如果只靠种地的话,肯定是不够两个孩子交学费的,四叔脑子活络,就想到了养羊挣钱的门路,一年下来能挣七八万块钱,辛苦但是也很值得。
四叔说:就是因为要供两个娃儿读书,家里过得比较紧巴,房子也没翻新,看着村子里很多人家住上了二层小楼,怪羡慕的。不知道供孩子们上完大学之后,他们的前途怎么样?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同样的普通农村家庭的出身,我上大学的时候本科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毕业后同学大多留在本省当了老师,拿着不高不低的薪水,过着不好不差的生活,好在稳定,而且当老师很有价值感。
但是现在大学的含金量可能没有那么高了,考上985、211的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个一般薪水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如果高考成绩不好,还需要家长花费大价钱去读一些独立学院,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意做,是挺麻烦的。
相反,孩子没有考上高中的家庭,他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老家邻居大伯家的孙子从小就不爱读书,好不容易混到高中毕业,说啥也不愿意去读大学,宁愿去打工,于是去汽修厂学了一门修理汽车的手艺,现在一年有六七万的收入。
大伯说,让他再干两年,攒个十几万,家里人再凑凑,就给他娶个媳妇,帮他成家立业了。
这几年,一家人都能干活,大伯在家伺候庄稼、儿子在附近厂里打工,孙子做汽修,都有收入,凑钱盖个二层小楼不在话下。
对比下来,就发现,家里有大学生的家庭,会过得紧巴点,老人们也更辛苦些;而孩子早早出去打工的家庭,手头就会宽裕些,往往能更早住上新房子。
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经过十几年的扩展,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2023年大学毕业生超过一千万,但是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大规模扩张,所以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找工作压力增大,好工作一位难求。
对于“读书改变命运”的深信不疑,让很多人对大学都抱有超高的期望,以至于毕业后眼高手低,很多工作看不上,辛苦的工作打心眼儿里不愿意做,吃不了苦,耐不住时间的打磨,就会蜻蜓点水,不断跳槽,很难把一个工作做精做成专家做出成绩,工资自然也就涨不上去。
当然,这种情况也是暂时的。再过个20年,去看这些孩子们的下一代,可能结论又会不一样,上了大学的孩子可以有更多体验,把家庭定居在城市,让孩子在城市接受更优质的教育;留在农村的可能会满足于家里的一栋小楼,很少有机会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所以,对于四叔家的孙子,我还是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因为我的人生经历帮助我从农村走进了城市,读书起码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有了更多选择,过上了跟父辈不一样的生活。
毕竟,实现阶级跨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