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三体》真实反映了“内卷社会”的常态

文艺作品来自现实,它不会超出作者本人的思想,而作者的思想又被他的生长环境所塑造。

刘慈欣的三体,之所以大受欢迎,正是因为它描述的世界和法则,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太像了。刘慈欣设定的黑暗森林法则,实际上就是做题家生活的真实写照。

黑暗森林法则预设了几个前提: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不变

3、各个文明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渠道,存在着信息黑洞

4、文明之间只有最低的善意,如果不及时消灭对方,很有可能被对方超越,被对方消灭

黑暗森林法则当然不符合现实世界,更不能用来解释国际关系。

现实世界,物质总量不变这一前提就是错误的,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财富实现了无数倍的增长,固然这一分配体系是不公的,但经过300年的发展,地球大部分人已经实现了温饱,大部分人都用上了水电,手机。人类生活水平的底线大为提高。至少如今的人类社会,并不存在物质总量不变这一说法。

再比如各个文明间缺乏有效沟通,这个在现代社会也不存在,现代随着信息的发达,即使是敌对的文明也能通过沟通化解误会,冷战时期,即使是高度对立的美苏仍然通过沟通化解了古巴导弹危机,高度互相敌视的中美也通过沟通改善关系,中国还加入了美国主导的世贸。

不仅如此,人类文明的大方向也是在走向共识,如果说19世纪国际秩序还是社会达尔文式的,那么二战后人类已经有了联合国,人道主义和基本的国际合作,与19世纪相比,今天的世界无疑是有秩序的,而且这个普世秩序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古代相比,敌意在降低而不是增加。

但凡知道常识的人,都不会拿三体类比国际关系,但是为何现实中偏有这么多人拿三体解释一切,在现实不如愿时说一句“人类不感谢罗辑”呢?根本原因是《三体》符合很多中国人的认知,它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某些特征。

在笔者看来,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完全就是做题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衡水中学等高考工厂中,黑暗森林法则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

高考就是一场零和游戏,名额是固定的,不会有大的增长,成功者永远是少数。学生要做的就是争取到有限的名额,为此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击败自己的同学。在高考这场游戏中,没有什么合作的友情,每个人之间都是敌人。

高考的目的,也是黑暗森林法则所说的“生存是第一要务”,在传统叙事中,家长都会告诉你高考为的就是出人头地,以后有口饭吃(最好能吃上皇粮),“你不好好学习,就像他一样”,恐怕是很多人幼年都能听到的话。在衡水中学,高考更是被称为决定命运的生死战。

由于所有心思都放在学习上,衡水中学式的学校更会无限压缩社交的空间(男女生不能多说话),学生群体间真的形成了黑暗森林的状态,没有有效沟通,彼此间缺乏善意,你不知道同学什么时候会超过你。今天还是个学渣,明天暗自努力,或者家里请了家教,说不准就把你的名额占了。(类似三体中的科技爆发)

所有学生都卷入了这场战争,那些不愿意接受这套法则的人,很快就会被家长或者老师教育“知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再不努力,以后后悔就完了,一分就是一操场”,这和《三体》中嘲笑程心和人类的幼稚如出一辙。

刘慈欣的作品,一直试图告诉读者,世界是残酷的,没有一丝温情。

高考,考研,考公,本质上都是零和游戏,除了考试,刘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则还能适用于很多地方,比如工厂,官场,行业,甚至是普通的乡村和社区。

拿行业举例,互联网行业就经历过一段野蛮生长的时期,由于中国市场过于广阔,谁占得先机谁就能实现垄断,那段时期,占据优势的企业会不择手段的打击竞争对手,因为形势发展的太快,胜败只在一瞬间,决策者承受不了仁慈的代价,只能在发现苗头时就将其掐灭。

一部作品要广受欢迎,最重要的不是要“真实”、“正确”,而是要符合大多数受众的认知。刘慈欣的作品恰好和中国社会十分契合。说只有中国的土壤才能诞生《三体》和《流浪地球》,这句话完全没问题。没人比刘慈欣更懂做题家。

是读者,尤其是做题家群体,选择了刘慈欣,只有刘慈欣完美勾画了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将他们的所知所想写了出来。就这点看,《三体》的价值是无限的,它是研究中国社会心态的绝佳范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