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由于国情不同,因此中西方国家在教育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检验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考试,因此中国的孩子普遍对于分数比较敏感,他们的应试能力也很强。
而西方国家的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老师在给孩子传授知识时甚至不会很在意课堂纪律,也不会用考试分数去衡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的表现,对于西方的孩子来说,兴趣和自由大于一切。
想象一下,如果将中式教育搬入西方课堂,当两种文化发生碰撞,孩子的成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对于这个问题,BBC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名叫《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育》。
这部纪录片也被称为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的一场“实验对决”。
在英国的一所公立学校里,5名来自中国的老师将进入该学校9年级某班,进行一场为期一个月的纯中式教学,这次教学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检验孩子们在经过一个月的中式学习之后,他们的各科成绩与之前相比究竟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为了完成这次教学任务,5名中国老师非常卖力,他们将中式教育彻彻底底地贯入到了这个50人的大班级里,而在此之前,这个班级的人数不超过30人。
5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分别是汉语、数学、体育、科学和思想品德,但不论哪一门课,老师都非常在意课堂上的纪律,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课堂没有纪律,学生们都在下面乱糟糟地讲话,那么课程是没有办法顺利进行的。
但对于活泼好动的英国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显然很不合理,他们认为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无聊,甚至有学生当场提出异议:我们为什么没有说话的自由?
而相较于课堂环境,接下来的学习方法才更让这些英国学生崩溃。
在英国,很多学校都是小班制教学,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启发孩子在实践和讨论中去探寻原理,但中式教学则完全不同,老师会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抄笔记的方式来巩固知识,对于一些公式和定理也坦言相告,只要学生能记得牢并且会运用,那么考试就一定没有问题。
对此,一部分英国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学很枯燥,自己学起来很疲劳,时间久了,注意力自然很难集中。
也有一部分学生觉得中国老师直接将知识总结并归纳好的教学方式能够为自己节省不少探索的时间,这对于学习和考试来说是好事情。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中国老师发现同样是九年级的孩子,英国学生的应试能力远在中国学生之后,当然,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而除此之外,中国老师还发现英国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格外开明。
尽管老师反复强调安全知识,禁止孩子将大功率电器带到教室中来,但在上课时,老师还是发现一个男生偷偷把电热水壶带进了教室,并且悠闲地在教室最后一排烧热水。
在中国老师看来,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因此放学之后,他便叫来了男孩的家长。
在中国,被老师叫家长是很多孩子的噩梦,然而对于英国学生来说,这只是老师和父母之间一次再正常不过的沟通了。
令老师意外的是,这位男生的妈妈竟然表示自己知道儿子将电水壶带进了教室,他告诉老师自己有给过孩子建议,但并没有真正上去阻止,他把最终的决定权给了孩子。
距离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英国学生的种种表现都让中国老师十分头疼。
例如他们对中式课堂的教学方式完全不感兴趣,他们无法控制自己不在教室里大声说话,他们接受不了增加了一倍的学习时间,当得知班里有人退出了校乐队时,还有学生会因为觉得遗憾而在教室里失声痛哭……
中国的老师习惯于给学生的成绩排名,但这在英国学生眼中,却认为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不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了让英国的孩子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中国老师也绞尽脑汁地想了很多办法,他们带领英国学生体验了中国孩子每天必做的早操、眼保健操,还带着他们在课堂上体验中国传统的包饺子、跳扇子舞……
对此,不少学生都觉得这很有趣,一些学生也渐渐从放飞自我的状态回归到了服从老师的管理。
在中国老师的施压和鼓励下,这批学生终于迎来了最终一场大考。
事实上,对于这一个月的中式教育,这所英国公立学校的校长一直在从旁观察,很多时候,校长并不认可中国老师的教育方式,他认为这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扼杀,因此他也笃定在最终的考试中,接受了中式教育的孩子的成绩一定不如从前。
但结果公布之后,校长和很多家长都懵了。
因为在这场考试中,中式课堂孩子的平均分在各个科目上都领先于从前,这也验证了中式教育在应试考试中所占据的绝对优势。
可即便如此,校长依然没有否定英式教育,在他看来,中式教育的成功在于孩子对学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每天学习这么长的时间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实验”结束之后,中国的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相反,他们在这一个月的授课过程中体会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虽然不同的国情造就了不同的基础教育,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我们应当各取所长,中式教育中所推崇的勤奋和努力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品质,西式教育里的兴趣培养和探索精神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本期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