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是梦兮
“面目狰狞、走火入魔”;
“你咬牙切齿的样子真难看”;
“强烈建议看看心理医生”;
“感觉像传销打鸡血”;
……
笔者怎么也想不到,一个高三女学霸,只因为在“高考誓师大会”上的一次激情澎湃的演讲,就遭受严重网络暴力,并因此产生了心理问题。
01
“读魔怔了”、“打鸡血了”、“被洗脑了”,一群成年人,怎能如此去仇视,去伤害,去为难一个即将高考的女学生呢?
有网友对此辩解道,他们的网暴不是针对这位女学生,而是针对当前的高考制度。
笔者不禁想问,高考制度是这位女学生设计的么?你们即便对高考制度不满,难道就可以恣无忌惮地把心中的怨气撒向一个女学生么?
02
高考制度,就目前而言,依然是一个相对最为公平的教育选拔制度。
高考制度的公平之处就在于,无论你来自于社会的哪个阶层,无论你来自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无论你家庭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在高考这个舞台同台竞技,通过比拼硬实力,来确定自己能读哪所大学。
普通家庭子弟,只要肯努力学习,在高考中取得好分数,就可以读好大学、好专业,进而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不错的薪水,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
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也是很多人跨越阶层的天梯。
否则,一个在山区或农村生活的孩子靠什么去跟大城市的孩子竞争?靠锄头么?
03
有网友认为,高考制度太僵硬,不是素质教育,会抹杀创造力。
笔者想说,高考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考查的就是一个人的罗辑思维能力;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科目考察的就是一个人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不是个人素质的体现?能坐冷板凳,敢拼搏,不怕吃苦,勇于奋进不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高考分数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背后是一个学生的智商、眼界、拼搏、努力、毅力、认知的综合体现。
笔者的高中老师曾说过一句既好笑又深刻的话:“如果你的创造力被高考制度轻易就抹杀了,这说明你自己压根儿就没有多少创造力。”
至于网友口中的素质教育,无非是琴棋书画之类的,但这些技能是需要拿金钱砸出来的。
一架钢琴动辄几万几十万,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起,此外艺术辅导班也非常昂贵。
如果高考考这些,那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坐以待毙”,毫无还手之力。
再说,我国的原子弹、北斗卫星、航空母舰、核潜艇等大国重器也不是弹钢琴弹出来的,不是画画画出来的,不是下棋下出来的,更不是键盘侠用键盘敲出来的,而是由很多同样是通过高考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设计制造出来的。
很多从贫困山区,从农村走出来的“小镇做题家”,都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他们家境普通,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唯有拼自己,拼学习成绩,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04
青年学生就是应该有朝气蓬勃的,生龙活虎的,有目标理想的,作为成年人又怎能去嘲笑,去讽刺,去挖苦他们呢?
那些网暴者,或许是因为高考吃了很多学习的苦;或许是高考竞争中的落败者;或许是自己生活不如意,对这个社会充满怨气。但这些都不应成为施暴的理由。
100多年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位年仅14岁的青年学生依然在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如今,我们的社会难道还容不下一个在高考冲刺前励志演讲的女高中生么?
我们都是过来人,也都曾经历过“三更灯火、五更鸡”的高中时光。
高考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定意义上说几乎决定了一个人后半生的命运。我们高中时不也跟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学习么?
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处于同样位置的高中生呢?我很喜欢电影《霸王别姬》中的一句台词:不疯魔,不成活。
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太久,眼神已不再清澈,脸庞也不再稚嫩。那些在高中教室中朗朗的读书声,沙沙的写字声,不正是我们尘封在心里面最甜蜜的回忆么?
网暴这位女学霸的键盘侠们,我想说,你们网暴的行为真的很Low!
05
最后我想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送给即将高考的学生们: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
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
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2023年高考,祝所有学子金榜题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