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一流大学的精英人才之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越是精英人才越希望追求高学历,比如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中,考研的比例较多,而出国留学的人数比例,往往排在国内院校的前5名。
正如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所说,有一届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总共2251个清华大学生,在毕业两年的时间里,将近半数清华毕业生留学美国。
就连施一公教授的重要学生之一颜宁教授,留学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10年之久,还是选择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终身讲席教授,成为了美国的科学院院士。
那么,为什么在国内顶尖学府之中,精英人才云集的地方,培养出来的精英人才,向往出国留学的生活,而留学之后,难以让国内的发展环境留着这些精英人才呢?
培养精英人才不容易,留住精英人才更不容易。
清华、北大的精英人才选择出国留学,还有一部分选择留在国外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此类精英人才会比较“国内求学环境和发展环境是否有利于自身的成长”,这种利己思维在精英人才身上并不少见。
根据清华大学的2017年本科毕业生统计数据,这一年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有2888人,其中813人选择出国留学,留学比例为28%,在国内院校的毕业生留学比例排名中占据第四名,低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而在后续的抽样调查中,有意向选择留在国外发展的留学生,达到了40%,虽然受到疫情影响,选择回国发展的清华大学留学生人数增加,但是仍然有一批精英人才,留在了美国华尔街、洛杉矶的硅谷发展。
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反思“培养了精英人才,如何留住精英人才”。
为精英人才提供成长环境,保障物质生活。在城市的人才竞争中,许多省会城市给出了优厚的物质保障条件,但是能够长期留住这些精英人才的城市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人才成长环境。
精英人才需要发展,就需要创新发展氛围,需要人才交流的氛围,需要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如果只是把人才引进来,后续放任不管,那么最终还是会流失人才。
而在人才的物质保障方面,关键还是要提高科研待遇水平。有些人可能认为,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为什么学历高、学历好的人就要拿更高的工资,还没见到成果就提待遇,这样公平吗?
求学20余载,能够拿到精英人才的待遇,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也需要有相应的待遇条件来保障其在后续工作中发挥智慧才能。如果长期未见成果,可以取消其优越待遇,但是在人才发展初期,需要保障其能够专心从事科研,不用为了房子、车子过多分心。
我们经常会看到关于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的内容,一些网友评论“北大韦神是人才,但是估计在北京买不起房”,还有关于清华大学教授颜宁的内容,一些网友评论“颜宁教授在清华大学任教初期,年薪也就十余万,这工资待遇怎么在北京扎根呢”。从中可以看出,精英人才在生活和科研工作上的矛盾点。
我们正处于发展进程中,能够看到精英人才正在增多的趋势,但是也能够看到精英人才流失的问题,面对一些列的人才问题,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培养精英人才,并努力让更多精英人才留下来,使其为培养精英人才的沃土贡献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