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业领域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属于作者。
专注励志教育,博览理想人生。
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培养的优秀学生,颜宁博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学业之后,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在30岁之前成为清华大学的年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且组建了科研实验室。
在清华大学任教10年时间,颜宁教授后来选择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终身讲席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却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进入美国的顶尖专业院校,成为专职教授之后,颜宁入选了美国科学院的院士。
继颜宁教授之后,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李蓬教授,在女科学家的行列之中,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教育才华与科研实力堪比颜宁
出生于江西宁都的李蓬从小学习刻苦,在1983年成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经历5年的求学时间,她通过了通过CUSBEA项目,留学美国。在80年代,能够通过留学项目,前往美国留学,其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都较为出众。
执着求学的李蓬用了七年的十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医学专业领域,获得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她坚持在专业领域继续钻研,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美国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为今后成为中科院的院士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其科研实力和教育成就堪比颜宁。
回国前往港大和清华大学任教
留学国外多年,并且长期从事科学研究,专注于科研和教育的李蓬始终关心家乡的教育发展情况。她在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之后,选择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直接成为全职教授,逐渐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与施一公教授在清华大学的同一个学院。
对于科学研究,李蓬教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重视科研环境的建设。在科研平台建设上,李蓬教授事无巨细,手把手打造出适合科研团队从事研究的环境,持续输出丰富的研究成果。
潜心打磨创新科研成果,当选中科院的院士
在科学研究领域,李蓬教授的科研创新成果在学术界和专业应用方面,有重要影响力。
李蓬教授发现细胞内调节脂代谢的细胞器脂滴可通过特殊的融合方式而生长,在脂代谢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发现和鉴定了多个与脂滴融合相关的重要蛋白和调控因子,系统阐明了脂滴融合的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机制。
在优势学科规划、创新科研平台搭建方面,李蓬教授亲力亲为,她带领的课题组每周六上午开组会,只要时间允许,她一定会参加。在清华大学搭建了科研平台之后,她潜心学术研究,经历了两三年的磨合,搭平台、买设施、营造科研创新氛围,一直到第一拨学生真正在知识和技术上培养出来,她课题组在2007年才有第一篇论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蓬教授的科研团队在经过扎实研磨之后,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成果,研究工作处于国际脂代谢领域的前沿。在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当选为中科院的院士之后,李蓬教授也当选了中科院的院士。不久之后,她还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教育评论:在清华大学的科研专业领域,不缺乏聪明的研究人员,也不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人员,但是缺乏能够沉住气,坚持到底的研究人员。尤其是在科学实验遭遇挫折的时候,许多科研工作者都会动摇研究的决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笃定科学理想,潜心科学研究,沉着教书育人,才能真正在顶尖学府培养出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