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谁的青春, 都不会被错过

女儿说,上大学时,同宿舍的六个人并不是很亲密的关系,最好的朋友基本都在宿舍之外。毕业时,也没有那么多的难舍难离,就感觉虽然一起住了四年,可还是有挡不住的远。

但如今,到了毕业的第五个年头了,女儿说,怎么感觉一个宿舍的同学,开始一年比一年联系多,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在一起的约,也是逐年增加,不知不觉的在心里,她们慢慢有了位置和份量,不一样的亲近感让这些舍友显得和工作之后交往的朋友截然不同。

至于不同在哪里,女儿说,应该是完全的放松和无防备吧?毕竟同寝四年,彼此之间也都没了什么秘密,彼此之间也都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就算当初感觉不亲,也应该还算是那四年中无可替代的关系。现在聊天见面,就成了完全的放肆和舒展,每个人都可以肆无忌惮,完完全全的展现自己,那种感觉,很让人愉悦,也很有些迷人。可能舍友的亲,也是要在经历过时间的碾磨之后,现在才透出了味道。

为女儿高兴的同时,还是不由自主的感叹我们两辈人的不同。

女儿中学的时候,对我们同学之间的那种亲密和热烈,是既有羡慕又有不解的,羡慕是她也很渴望那种不同于一般的朋友关系,不解是她很难想象,在大学中,是什么东西能在四年中让个性各异的人,仅仅住在一个寝室,就能成就基本一生的亲密关系。

那时候,我们总是又诱惑又鼓励的说,好好的上一次大学吧,你收获的,除了知识,还有朋友这个难得的财富。

等到我们真的送女儿进入大学宿舍时,一了解,还是很高兴的,因为六个孩子分别来自六个不同的城市五个不同的省。我们在宿舍就给六个刚见面的孩子说,你们比我们当年的条件好太多了,起码四年假期互相约着到各自家乡看看,也可以跑半个中国了。先说好,我们随时在乌鲁木齐欢迎你们,管吃管住!话说完,六个孩子都很兴奋。

结果呢?四年时间,一个宿舍没有一次集体行动,假期都是各顾各的旅游,女儿也毫不例外。

我们很多次觉得这不正常啊,就给女儿说。可女儿一点都无所谓,她的理由是,大学里又不是没有朋友,何必非要把各有心思的六个人费心费力的凑起来去维护?不够累的,不够烦的。

说了几次后,我们就只剩下一声叹息了。毕竟,女儿在大学里自认为过得很好,各种关系交织的自顾都不暇。关键是她认为没必要因为一个宿舍,就非要互相照顾性格,毕竟,谁都不缺自由的空间。

有时候想想也是,两代人怎么可能放在一起比呢?又怎么可能在一件事上有相同的感受呢?更何况女儿这代人,比我们显露着更多的个性,面对着更多的选择,碰撞着更多的思想,拥有着更多的自我,而能让她们表达和展示以及尝试的空间接近无限多,更关键的是,她们不缺物质,比我们就多了太多的随心所欲和自由。

我们那时候五十元一百元的生活费,能和她们两三千元相比吗?

我们那时候的纸笔,能和她们人手一台单反和高配笔记本相比吗?

我们那时候以天来计算的行程,能和她们说走就走的便利相比吗?

我们那时候的喜好和投入,能和她们眼花缭乱的丰富相比吗?

所以,直到女儿毕业,我们心里还是有挥之不去的遗憾感,觉得女儿也许错过了她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些东西和情感。

没想到,女儿在毕业五年之后,竟然重新拾起了那四年的时光,并且在其中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受。

我想,这应该有很大的运气吧?毕竟毕业后各奔东西的几个人,慢慢基本上又回到了她们上学的城市。这无疑属于生活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有些东西,注定是不可能错过的。生命中有些东西,即便年代不同,也注定是会在生活的沉淀中,展露出它的意义和价值的。就像这同窗情义,同寝情义,淡化了,就淡化了自己的青春,浓烈了,就浓烈了自己的人生。

还好,女儿始终在生活里,好歹没有偏离,好歹没有失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