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反对农村学生上大学, 否则谁来种地”? 吃完红利的专家别建议了

“教育是国之根本。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需要人才的推动和建设,每个人的成长也需要教育的引导。

俗话说得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不论是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大城市,还是相对落后的乡村,家长们都在竭尽所能的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条件。家长对于学生给寄了殷切的希望,也期待着让他们能用知识的力量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老一辈人的话来说:不能让下一代吃了没文化的亏。国家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更是为所有学生提供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提升人们的整体文化水平。对于没有背景和没有资源的农村学生来说,学习就是他们走向成功、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好途径。

“反对农村学生上大学,否则谁来种地”?吃完红利的专家别建议了

为了供学生读书很多经济水平落后地区的家庭可谓是“倾其所有”,只为了让学生实现自我理想。“知识改变命运”不只是张贴在村口的标语更是他们内心的希望。然而却有这样一位专家和委员却提出了“反对农村学生上大学,否则谁来种地”的建议,这样带有特殊意味的观点也是一下子就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这位专家就是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的馆长王平女士,同时也是政协委员。她的这项提议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前前后后提出了4年,虽然一直没有被采纳,但是她本人却从未放弃过。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匮乏的教育资源已经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但是在他们身上有不服输的劲头和精神。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与汗水才能收获成功,如果学习的道路都被堵死,那么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提出这项建议的王平本身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成功例子,如今身兼多职的她可谓是非常的成功。对此也有网友评论道:自己接受了好的教育,出人头地了。吃完好的红利到头来却提出这样的建议!以王平的观点来看,农村学生考大学回不去自己的家乡是一件很悲剧的事情。的确,在外漂泊的游子谁不想回到父母的身边呢?但是为了生活谁又能轻易的回到故乡?

学生们十几年来的寒窗苦读又是为了什么呢?王平认为如果下一代都跳出了“农门”,那么以后还会有农村的存在吗?这样的言论无疑是缺少实际和错误的,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奋斗就是为了拥有更好的未来,即使学生跳出“农门”,农村也不会消失,它只会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和改革。

对于网友的质疑,王平也有自己的观点,在她看来既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俗语,那么为何一定要把学生往大学里赶呢?尤其是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还不如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没准还有更好的发展。在笔者看来这位专家恐是忘了中国还有一句古话,那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学历内卷的大环境下,没有学历只能是寸步难行。

“寒门难出贵子”,大学生想要出人头地,就要依靠自身的努力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的道路并不简单。对于如今的大环境来说,大学生想要在自身领域出人头地拥有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可谓是难上加难。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现下最不稀缺的就是高学历的人才。但现实也在告诉大学生们一个道理,就是“寒门难出贵子”。想要有所作为,还需依靠自身努力才行。

成为不了佼佼者,但是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增添优势的一种方式。让自己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拥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实现抱负的平台。希望大学生们都能够厚积薄发,积攒能量,用平凡的自我去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笔者寄语】“反对农村学生上大学,否则谁来种地”?吃完红利的专家别建议了。教育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获得知识的途径。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不能放弃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对于他人的言论不必在意,只要走好自己的路,付出自己的努力,过好自己想要的人生就是正确的。

话题: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