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我苏漫评丨高校“春日请柬” 还需文明应邀

《漫画:别让“赏心”变“伤心”》

春日半暖,藏在高校里的春色火热“上线”中。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南京多所高校向社会发出“春日请柬”,邀请公众到校欣赏美丽春光。一时间,最美窗景、樱花教室等校园中的各处小美好被游人细细捕捉、津津乐道。然而日前,#你挖走的不是野菜可能是学生的毕业论文#词条冲上热搜,说的是南京林业大学内有游客把学生用于学术研究的实验笋摘走,让原本的赏心乐事蒙上一层不愉快的影子。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大学校园应以怎样的方式向公众打开大门引发热议。

大学之“大”,在于兼容并包。作为社会文明的高地,开放是大学应有的姿态。大学校园开放,是学校师生所需。校园开放的重要目的在于教育本身,学生不应被“圈养”在校园内。无论是生活、科研还是实践,开门办学不仅给师生与校外人员交流合作带来了便利,也是一种与社会交流互动的有效方式。大学校园开放,是社会公众所盼。大学属于公共资源,具有公共属性。除了林木美、花草盛,大学校园还是体育场、图书馆等优质资源的聚集地。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印发了系列文件,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在文旅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也提到,要推动高校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大学的教育责任不止于校园方寸之内。邀请公众走进来,可以让更多人共享人文自然环境和科学教育资源,进一步放大高校的社会价值。大学校园开放,与城市一起成长。大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的一部分。一个开放、美丽的大学是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也有助于增强高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最终为构建文明、和谐、友好的城市形象发挥积极作用。

眼下,各大高校正迎来赏花参观高峰期,校园和校外人员的协调问题也随之凸显,南林“摘论文”事件可窥一隅。一些热门打卡地如何保障课堂秩序不被扰乱,林园大道不被堵塞,资源供给从容充裕,成为考验各高校治校智慧的思考题。比如,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学校通过提前预约制、实名认证制合理规划、控制人流,明确告知观览要求,对资源的使用设置规则,强化对公众的教育;还可以开设游客专门赏花通道,注意避开教学时段路段等,因校制宜做出科学决策,错时错峰开放部分公共资源。东南大学就特别规定,因需入校的家长和其他校外人员,可提前一天线上申请,审批通过后方可入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也采用预约制,每日限制一定的人流量。同时,学校还应加大巡查力度,通过人防、技防的结合提升校园安全保障。而对于公众来说,遵守基本文明礼仪则是走进校园前的必修课。别让任性“赏心”令师生“伤心”,提前主动了解学校参观要求,安静来去,自觉维护校园秩序,是对高校资源共享最好的珍视、珍惜。

大学校园之门,还需文明之风吹开。当高校与公众之间形成良性的双向奔赴,步入校园的游人,也自成一道文明的风景。

来源|小苏“画”事工作室

统筹|周安琪

文稿|程梦青

手绘|唐诗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