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老师,不仅是为山区学生带去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甘愿忍受辛苦的奉献者,在大学校园中,有不少青春洋溢的大学生,选择加入支教老师的队伍,为更多学生带去希望。
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在读生,支教不仅能实现梦想,还能积攒丰富的教学经验,个别学校会给有过支教经验的学生加分优待,是学生锻炼自我的绝好机会。
但就这样一种以风险为前提的职位,却仍遭到了不少质疑和讽刺,有大学生认为:支教太危险,而且毫无意义,一两年的廉价善良,让学生见到了“光”,离开后再亲手掐灭蜡烛,这样的教育适得其反。
三瓶临期牛奶,揭露大学生的人性至“蠢”:自以为是的无知最伤人
一位大三的女同学,在暑假期间放弃了休息和旅游的好机会,而是选择深入贵州贫困地区,成为一名光荣的支教老师。
结束支教工作后,她在网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回忆自己在支教期间的点点滴滴,意外走红后,却给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原因是她提到了自己在支教期间,认识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女孩,她和自己坦白:自己已经两年没有喝过牛奶了。
女同学听后满眼心疼,了解到女孩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公平起见,女同学用自己的钱给他们仨每天都买一瓶牛奶,只不过,牛奶是临期的。
就算结束支教工作后,她也决定,要一直资助这名贵州女孩,保证她每天都能喝到一瓶牛奶,直到她成年后考上大学为止。
这样的善举,在其他养尊处优的大学生眼中,成为了“恶行”,一时间,网上充斥着对支教女同学的指责和嘲讽。
起先,是一名女同学质疑:买临期牛奶给学生喝,学生喝出问题怎么办?你自己都不喝的东西给学生喝,你不会真的认为自己很善良吧?
紧接着有学生附和:临期牛奶在我家,拿来喂狗都怕不安全,你居然敢给学生喝?给不起就不要给,舍不得钱还要活在自我感动中,真的很恶心。
甚至有学生质疑起她支教的目的:假意为了风险,其实不过是为了加学分罢了,就给个临期牛奶还要发出来博关注,明显是动机不纯。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时间,铺天盖地的质疑和嘲讽,令女同学感到了深深的不安,只好出面回应:自己也只是个穷学生,没有那么多钱,每个月只能拿出来100块的生活费帮助他们,没想太多。
同为大学生,笔者认为,这位支教的女大学生,比那些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动动嘴皮子就愿意批判其他人的大学生,要优秀太多!
三瓶临期牛奶,却揭露了许多大学生人性的至“蠢”:自以为是的无知。这种无知体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是多数大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连临期和过期都分不清,更别提是否清楚,临期的食物要比正价商品优惠多少。
他们当然不知道,因为他们养尊处优惯了,从小到大理所当然地花着家长的血汗钱,不知道“价几许”,也不关心家长的辛劳。
在他们眼中,临期透露着“便宜味”,便宜的东西怎么会有好呢?自己能不用付出劳动,就随意选择贵价商品,自然对临期物品嗤之以鼻。
当然,最令人气愤的,还是大学生把无知,当做攻击他人的武器。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中学的教材中就有,却少有学生把他真正地记在心里。
至于下一句“勿以恶小而为之”,更是被抛到九霄云外了,否则这些大学生也不会质疑支教老师的行为,到底是“善举”还是“廉价的付出”。
写在最后:
其实在这场闹剧中,许多学生只是人云亦云,看看到别的学生嫌弃临期商品,自己为了“合群”,为了不被“瞧不起”,也随波逐流。
这是许多学生都有的通病:没有自主思考和主观的判断。在家长眼中,临期品是实惠的选择,但在学生眼中,这是会被“瞧不起”的穷酸行径。
真是令人寒心,这样的后果,是素质教育和金钱教育缺乏的结果。大学之前,家长不提钱,宁可自己委屈紧吧一点,也舍不得短了学生。
殊不知,金钱教育的缺乏,不仅会让学生不懂付出,更不懂回报背后的辛苦,更别谈感恩之情,望各位家长共勉。#大学生支教#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