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毕业季上,一位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代表在讲台上发言:
“要是我没上过大学就好了,如果我没上过大学,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当服务员;
可是我上过大学,拉不下脸。
如果我没上大学,就可以找一份没有学历门槛的工作,不用像现在这样进退两难。
我真的很想当美甲师,可是我都读到硕士了,家里人肯定接受不了。”
此话一出,在社交平台上引起轩然大波。
为何会引起网友们的疯狂转发和讨论?
因为,在看客的言论中,道出了失业大学生的心酸无奈,道出了失业中年人的委曲求全。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结果不但没改变,反而成了命运的枷锁。
如今,2023年6月又有新的一批大学毕业生汹涌而来。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较去年增加了82万人,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面对如此巨大的“后浪”,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局面,未来到底会怎样?
“现实”与“理想”是冲突?
还是,共存?
01、毕业洪流:大学生身陷孔乙己长衫难解之困境
“在这个喧嚣纷扰的城市里,我孤独地漂泊着,像一片无主的落叶。”
这是985高材生弘丹找工作时无奈的心声。
弘丹,2023年本科毕业后,失业已经持续了2个月。
6月份,是她最难熬的时候。
她来到了热门城市长沙,本以为会有更多机会。
可一次次的面试失败,削弱了她的自信,后面几场面试,她甚至不敢直视面试官的眼睛。
后来实在走投无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她只好硬着头皮去参加茶颜悦色奶茶店的面试。
可惜的是,她被淘汰了。
在她认知中,做奶茶这样的简单工作只需几天培训就可以上岗,但没想到一份如此简单的工作她会被拒绝。
那一刻,她怀疑自己到了巅峰。
上个月30号,她去了湘雅二的精神科,因为手抖且喘不过气,医生的诊断是双向情绪障碍。
23岁,本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然而她却陷入了混乱和矛盾,失去了朝气,显得憔悴不堪。
国家统计局数据,6月份16-24岁人群失业率为21.3%,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创2018年有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然而,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工作岗位并未相应增长,这种对比使得供需出现了明显的错配,导致失业率高达21.3%。
这意味着,每10个青年人,就有超过2个人失业。
面对这令人担忧的情况,年轻人的心情也难免波澜起伏。
他们辛辛苦苦学业多年,期盼踏入社会,为理想而奋斗。
然而,现实却给他们敲响了警钟,面对着有限的职位和激烈的竞争,挤压着他们的就业前景。
02、教育困境: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
王子涵是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来自农村。
踏入大学校门时,他充满希望和憧憬,但很快他就发现,学校教育和现实社会的需求极度不符,让他感到困惑和失落。
在学校里,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上听教授讲授理论知识。
教授滔滔不绝地讲授公式、原理和理论,却很少提及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别提真正的指导和培训。
曾经有一门关于建筑结构设计的课程,教授只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些模型和示意图,却没有进行实际操作。
四年下来,他们几乎没有动手设计和构建一个真实的建筑模型,这让他感到非常失落。
然而,当他步入社会寻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的困境如此严峻。
公司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加看重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他所缺乏的。
有一次面试,面试官问到他如何解决一个复杂的土木工程问题,他却只能机械地背诵书上的理论知识,毫无头绪。
结果,他被直接淘汰了。
现在回想起来,大学一大堆杂七杂八的理论课,出到社会导致匹配不到位。
并且,大量稀奇古怪的活动充斥着大学生活,搞得他们好像什么都会一点,又什么都不会。
在当下整体的大环境中,年轻人失业率不断飙升,原因既有结构性问题,也包含主观因素。
03、经济下行:就业市场遭遇寒冬
失业的寒冬不仅蔓延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年人的职场危机也不能幸免。
在度过了漫长的八年百度工作历程后,李维坚守着自己的事业梦想。
但在即将踏入40岁的他却陷入了失业的困境,房贷、车贷等一系列负债接踵而来。
去年12月,团队中不断传出裁员的传闻,当时他并未过分担忧,毕竟他们团队表现出色,充满信心。
然而,在平安夜的那一天,公司却召集全体员工进行业务沟通会,宣布了裁员的决定。
李维在社交平台无奈地说:
“公司的VP直言不讳地向我们宣布,由于业务调整,公司只能解除与我们的劳动合同。公司提供了两个选择:A方案是在12月底之前签署协议离职,公司将给予N+1的赔偿以及未休完的年假。而B方案则是在一月底前离职,只能得到N年假的补偿,不再提供现金赔偿。若我们不作选择,公司将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大家愤怒至极,眼泪与愤怒交织在一起。
对李维而言,这个决定意味着他不得不从零开始。
HR们相继找上门来,劝说他们选择A或B方案,尽其所能地试图说服他们接受这个结局。
面对失业的压力和各种债务的未知,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八年的付出,居然换来了这样的结果。
失业率攀升新高,跟民营经济形式下滑脱不开关系。
前段时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
政策明确指出: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实现更大规模、更优质和更强势的发展。
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是在拯救就业率。只有就业率回升,消费才会复苏,经济才能获得新生。
04、招聘萧条:职场中年人心态失衡
曾经,星巴克是大城市高级白领办公的成功标志,然而,最近的星巴克挤满了一群假装上班的中年人。
他们在工作日的固定时段出现,背着黑色背包,仿佛是上班族一般。
不同的是,他们曾经聊创业项目,如今谈论的却是失业补偿、负债和社保问题。
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花30多块钱买一杯美式,便可买断一整天的独处空间,享受带插座的工位和全天候的暖气。
在星巴克里假装上班,会经历三个阶段:
一开始会像从前在这里加班时那样,点一杯咖啡;
然后失业久了,开始关注预算,研究便宜的团购;
最后啥也不点了,带个保温杯去续个热水。
35岁的长沙人峰哥,其实没有喝咖啡的习惯,失业的三个月里,他也舍不得买拿铁的钱。
每次面试完他就在附近找家星巴克,带着自备的饮料一直待到傍晚再回家。
他觉得坐在店里发呆玩手机也比回家好。因为回家要么谁都没在,空落落的,要么父母会用那种眼神望着他。
今年3月,上海广告人James被工作了六年的公司裁掉了。
在精品咖啡遍地的上海,他却更爱喝星巴克。
这让他觉得自己还像个白领,和那些谈业务谈生意的人还是一类人,对人生还有规划,没有躺平。
在星巴克,你会发现,连一个埋头午睡的人都很难遇到。
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我仍在学习的安全感,失业才不至于那么难熬。
电视剧《蜗居》中的一段台词,深刻地道出了中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每天睁开眼睛,一串数字如潮水般涌入脑海——房贷6000元、吃穿用住2500元、孩子上幼儿园1500元、人情往来600元、交通费580元、物业管理费340元、电话费250元,还有煤气水电费200元。从我醒来呼吸第一口气开始,每天至少要进账400元,这就是我在这座城市生活的成本。”
随着年岁的增长,生活的压力愈发沉重。
房贷车贷、父母的养老金、孩子的学费,还有人情往来等等,没有一样不需要真金白银。
中年人必须用实实在在的金钱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这里承载的不再是职场精英的骄傲,而是失业的中年人寻觅已久的一次喘息。
他们走进熟悉的空间与气氛,期待着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而不是收到又一批裁员的新闻推送。
《幸福来敲门》是根据美国著名金融投资家克里斯·加纳德的真实经历改编,他说:
“我经历了人们能想象到的各种艰难、黑暗、恐惧的时刻,但我从未放弃过。”
处于这个大时代的我们,个体显得如此渺小,既然改变不了大环境,那就改变自己。
站起来,熬下去,总有解决的方案。
脱下长衫:摆脱高不成低不就心态,面对现实
眼前你看到这个身着黑色长衫,脖子上围着灰黑色围巾,以学者的风范的男子。
然而,引人瞩目的是下一秒,他要戴着头盔,骑着电驴,作为一名外卖员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巷尾。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如今在他身上相互融合。
这名男子叫陈涛,出生于1985年,四川大学哲学硕士,过做过记者、企业公关等工作,并创过业。
但如今他却身处失业的困境,为了生存选择送外卖来维持生计。
3月28日,陈涛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突如其来的“走红”,他说:
“很多人说我没有放下身段,其实我早就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
对于陈涛来说,送外卖就是为广大打工人提供的一份保底工作,拥有一份尊严。
在他看来,只要能跑,就能维持自己的生计。
当然,他依旧迷茫:
“还没有很自洽,因为不可能把送外卖当长期的工作,但还是希望大家处在人生低谷时不要认命、不要服输,积极尝试力所能及的工作。”
因此,“孔乙己脱下长衫”的标签让迅速他成为了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
根据德邦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16-24岁失业人员中有66.2%受过大学教育。
针对失业原因的统计数据表明,16-24岁年龄段失业者中,有68%是主动辞职,而只有8%是因为被辞退或单位倒闭。
随着评估“工作”和“孔乙己长衫”的标准发生变化后,如何看待一份工作,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已经产生割裂。
是的,曾经的我们经历过高等教育,但在现实生活难以施展抱负,仿佛成了孔乙己本人。
但真实情况是,孔乙己是一名落魄的书生,面对生活的窘境,他宁愿行窃,也没有想过依靠双手去改变局面。
由此,他的命运并非仅由学过的知识所决定。
我们无需将孔乙己的悲剧与所学的知识等同起来,也不能简单地将高学历视为束缚。
学历和知识不是枷锁,对生活的逃避、妥协和消极才是。
世界上的英雄主义不是脱掉"长衫",而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以积极的态度热爱生活。
学习与进修: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竞争力
《南方周末》曾报道过大雁的故事。
43岁的大雁是一位在印染公司办公室工作的中年职场人。
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身边的朋友陆续失业,职场竞争日益激烈,职场压力让他变得焦虑不安。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他决定寻找一条考证进修之路。
在周末的图书馆里,大雁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学习。
孩子在隔壁看绘本,他则专心翻阅着司法类考试的书籍。
他不再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自救。
他深知,学习并取得证书是未来转行的敲门砖。
虽然备考艰辛,他坚信这是走向新的机遇的必经之路。
开启副业:勇于探索新的职业领域,寻找新出路
在年初的时候,赵照决定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为了能够成功换岗,他降低了薪资要求,最终在一家小公司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
然而,这次找工作的经历让他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危机的存在。
近两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迅猛,这让他产生了学习视频剪辑的想法。
每天下班后,他通过网上教程学习,坚持学习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渐渐能够剪辑一些入门级的视频。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半年后,他已经能够接一些剪辑的单子,通过这个技能赚取了一些额外的收入。
掌握了这项技能,他终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即使在未来失业了,他也有一门手艺可以依靠,不至于陷入生计的困境。
失业、负债,或许是我们无可避免的遭遇。
难道,我们就要对这些遭遇妥协吗?
电影《阿甘正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味道。”
未来的命运变幻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但是,正因为我们面临着未知的挑战,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技能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为我们谋生提供支持,才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