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教师需缓解“心”压力

转自:闽北日报

我们知道孩子学习时存在课业压力,但是教师的情绪却少有被倾听、关注。家庭、学校、社会对教师有着较高的期待,这些外界压力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会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困惑、焦虑,进而影响教学和生活质量。那么,教师该如何缓解“心”压力呢?来听听南平市高级中学心理教师张宇暄怎么说。

教师情绪稳定能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教师属于高压群体,不仅要教书育人,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还要通过不断进修紧跟新课标要求。此外,下班后还要忙着备课、批改作业,工作时间长,难以兼顾生活。”张宇暄指出,这些心理压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缓解,合理宣泄,容易导致教师思维活动受到干扰和限制,引发一系列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暴躁、态度消极冷漠、丧失进取心、自信心。心理问题长期积压,在生理上还会出现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四肢乏力等状况。

张宇暄建议,教师首先可以从认知方面进行调节。教师刚入职时满腔热情,在面对职业生涯中的各方压力后往往产生倦怠感。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情绪并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我们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引起的。”令人不快的事情,倘若换一个角度看待,可能会带来积极的意义。此外,负面情绪的产生有一部分是由于个人认知受到了冲击。比如,班级管理方面让教师们产生不悦,此时不妨试着置身于学生的位置认识、体验、思考、共情,在心中默念“我可以接受”。如此一来,避免了主观臆断、固执己见。既维护了自己的威信,又取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在工作中,可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增加“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即我们认为自身成功的可能性,它左右着我们做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投入的程度,也影响我们克服困难和应对压力的态度。如果教师缺乏对自身能力的认知,抱有过高的期望,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往往会打击自信,徒增烦恼。教师在“增加自我效能感”方面可以从合理规划工作目标、善于倾听不同意见、改变以成绩评价学生的单一机制、肯定自我价值等方面入手。

负面情绪该如何调节?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静心回忆近期的主要工作,以及对这些工作做出的情感反应,以此评估自己的疲劳等级。想想哪一部分可以通过改变解决方式,削弱不良情绪。语言表达是最好的宣泄方式,面对工作压力时不要独自承担,试着向朋友倾诉。学会向外界寻求帮助,比如,遇到工作困惑时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找到更佳的解决方案;师生沟通出现障碍时,多与家长交流,提出自己的思虑,通过家庭教育促进学生成长。将工作与生活区分开,当工作压力不堪重负时,不妨规划好工作目标,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给自己减压。

教师应当多加关注自我的心理状态,通过掌握科学的调节方法缓解焦虑,善用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教师只有拥抱幸福,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幸福,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去,提升职业的获得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