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姚舜禹济宁报道
8月8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建设全省教育高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园区化办学助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众网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了解到,2023年,邹城市计划实施教育重点工程项目9个,9个教育重点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6万㎡,总投资约33亿元,建成后可增加学位2.6万个。
邹城市总人口120万,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13个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邹城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幼儿园230所。近年来,邹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秉承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理念,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固本强基、优质均衡为根本,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优化布局、推进园区化办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邹城样板”。
今年上半年,邹城市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抓建设、强管理,提质量,守底线,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在济宁市一、二季度教育观摩评议中,邹城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23年,邹城市计划实施教育重点工程项目9个,其中,北城、铁西、城前镇、太平镇、孟子湖教育园区和峄山镇学校新建工程等6个项目为2022年度续建项目;看庄镇中心小学、郭里中学改扩建工程和石墙镇教育园区新建工程为2023年度新建项目。9个教育重点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6万㎡,总投资约33亿元,建成后可增加学位2.6万个。今年秋季开学,北城教育园区和老一中将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今年的入学高峰。邹城市教育装备全面提升,推进教育网升级改造,实施“三个课堂”创新应用,以“信息化”促进“均衡化”,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千兆到学校、百兆到班,设施设备达到省办学条件标准,“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实现全覆盖。今年上半年邹城获全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济宁市唯一。邹城创建9所济宁市智慧校园示范校、1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学云平台应用试点校;承担的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验收(全省仅有邹城、滨州、寿光、青岛西海岸新区四个区域通过验收);在教育部“基于‘虚拟教研室’的乡村教师研修实践共同体”项目论证会上作专题汇报;3个案例入选山东省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1个案例被推荐到教育部参加全国评选;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山东省教育装备博览会上,电厂小学获一等奖。邹城市师资队伍显著增强,用好用活引才引智计划,公开招聘教研员8名,招聘备案制幼儿教师180名,师范类从业技能大赛获奖人员签约事业编制23人、备案制23人。今年,邹城市又实施了“归巢计划”,引进中小学教师26名;深入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走出去”学习6批次、200余人次;举办中小学校长、青年教师、教导主任、幼儿园长、智慧教育骨干教师等20期培训班,参训1万余人次,3人入选齐鲁名师、2人入选(2022-2025)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邹城市教学质量大放异彩,突出质量为本,先后召开中考、高考备考大会;建立高中教学包保督导责任区制度,周计划、月调度、季表彰,落实复习备考清单制度,教研中心大力开展学科教学视导,高考中考在济宁市全面领先。邹城市教育惠民成效明显,2023年,市委、市政府把“爱心午餐配送”和“校车惠民”两项工程,纳入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午餐配送方面,已经完成项目立项、选址、规划方案设计、招标与挂网和招标方案编制,正在办理土地手续;师生公交方面,已完成调研摸底和资金核算,两项惠民工程将在下半年全面启动。同时,邹城市教体局还专门成立了诉求督办科,集中力量和人员,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攀升。
邹城市园区化办学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秀教育成果的有益补充。
规划先行做“加法”,促进城区学校扩容增量
邹城市投资16.8亿元,加速推进北城、孟子湖、铁西3处教育园区建设,推行“九年一贯制”或“十二年一贯制”办学。今年,北城教育园区建成投用;明后年三大教育园区全部投用,新增学位14255个。邹城市推动六中老校区、十中改建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园区化”办学,新增学位3810个,5所高中实现“分居城区东南西北中”最佳布局。邹城市实施“腾笼换鸟”,盘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闲置用房,充分挖掘潜力;盘活老高职校、老一中、青少年宫、原职业中专、兖矿技师学院等资源,改建为中小学,增加学位6120个,有效缓解城区小学承载压力。邹城市高度重视居住区开发地块教育设施配套工作。2021年以来,邹城市通过实施城乡教育园区化办学模式,对学校周边居住区开发带动效应明显增强;通过资源整合,满足就近入学,有效解决了新建小区学生上学问题,群众没有后顾之忧。
整合为主做“减法”,加快农村学校优化提质
邹城市立足新一轮城镇化发展布局,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行“园区化”办学;先后投入近15亿元,推动太平、城前、峄山、郭里、石墙5个镇教育园区建设,打造“教育强镇”;5个教育园区总面积约27.9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完工后,可增加学位1.3万个。邹城市经充分调研论证,完成所有镇资源整合设计,立足民情,尊重历史,“一镇一案”,分步优化镇村学校布局;2022年以来,整合农村小学22所,推动教育资源向镇驻地集聚共享。邹城市以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为重点,全方位提升办学条件;投入近2亿元,改造15处寄宿制学校取暖、34处学校用电、383处校舍消防;改造提升60处农村学校运动场、食堂;配备完善30处学校智慧黑板、微机室、教师笔记本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安装护眼灯教室2277口;尤其是今年实施的校车惠民、爱心午餐配送工程,对加快农村学校优化整合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创新破难做“乘法”,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邹城市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以城资、利民、恒泰、圣城、正方“五大”平台公司为依托,用足用好学校建设政府专项债券,一校一策、精准施策,综合运用教育预留平衡地块、盘活老旧学校存量资产、EPC工程总承包等方式,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集,有效破解学校建设资金瓶颈制约。邹城市大力招才引智,实施直接面试、考察聘用等招聘办法,补充师资力量;推动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每年交流轮岗教师800余人;完善镇域师资交流调配机制,“一个乡镇一个编制盘子”;出台《教师考核评价办法》,突出工作量、教学实绩,激发办学活力。邹城市按照“以城带镇、以强带弱、帮扶发展”的原则,组织71所城乡学校“结对子”,以强领弱、以优扶弱,实现“一帮一”“一对红”,推动城乡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建章立制做“除法”,确保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邹城市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统筹,编制《邹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9-2030年)》,实现教育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两规并行、互促并进”,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抓实要素保障、方案编制,制定实施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园区化办学、资源整合、薄改提升等专项配套方案,明确目标、计划、措施,全面铺开、齐头并进,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邹城市按照教育资产“配好管好用好”的要求,成立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实施专班推进,组织线上线下培训,做到责任、目标、方法、程序、时限“五明确”;加强督导调度,分类指导推进,规范做好资产清查登记录入和依规处置,全面摸清“家底”;以“山东省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平台”数据为基础,高标准做好《优化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规划编制》,探索智能校园建设,推动资产管理、校园管理向智能化迈进。邹城市坚持“指挥部+专班”模式,对教育重点工程和重要事项实行“专班主任负责制”,一个项目一个专班、抓到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及时解决堵点、难点、卡点问题,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凝聚全市合力,提速增效抓落实,凝心聚力办教育。
邹城市将在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奋力在省市站排头、夺红旗、当标兵,抓好布局规划,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履行好办学职责,加大农村学校整合力度,“一镇一案”,继续做好“减法”,2023年底全部完成各镇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当前,邹城市全力推进北城教育园区、老一中改造,确保暑假投用,有效应对今年的入学高峰。下半年,邹城市承办全省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现场会、全省优化教育布局现场会。邹城市强化队伍建设,深入内部挖潜,做好教师交流,创新思路,打破学段壁垒,暑假期间,分流部分学校富余教师,让富余的高中教师教初中,让富余的初中教师教小学,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深入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名师群体;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做好储备,搭建平台,完善干部梯队建设。邹城市抓实教学主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全省全环境立德树人优质品牌;始终瞄准质量、盯住教学,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狠抓质量提升这一核心;暑假期间,提前谋划好新高三、新初三教学工作;同时,以承办济宁市第16届运动会为契机,深化教体融合,丰富中小学校活动开展,让学校活起来,让师生动起来,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邹城市守牢“一排底线”,牢固树立“万无一失”的责任意识和“一失万无”的风险意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特别是加强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现在正值义务教育招生季,特别是针对群众关心的入学转学问题,耐心热情、及时解决好家长诉求,提高教育满意度,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奋力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