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争分夺秒恢复重建, 房山夏村小学今天开学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赵语涵

9月1日清晨,朝阳给房山区石楼中心校夏村小学的校园镀上一层金色。头戴小黄帽、身背小书包的一个个“小豆包”蹦蹦跳跳地走来,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在孩子们的眼中,再次踏进校园,这里依旧干净整洁,乍一看似乎与往昔没有不同。但教学楼一层粉刷一新的墙壁、焕然一新的桌椅、教学楼外墙隐约可见的水印,都在默默地记述着这个暑假,学校经历的不平凡一月。

洪水后特别的“开学第一课”

9月1日是开学日,但今年,对于夏村小学的孩子们来说,能够在9月1日重返校园殊为不易。7月31日遭遇洪水来袭后,受到重创的校园留下满目疮痍。8月3日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学校在市区及属地政府和区教委的领导下,在支援的武警战士、各方志愿者、施工人员等共同努力下,与时间赛跑,在8月25日基本完成校园恢复重建,给孩子们“抢”出了一个“新”的校园。

一部真实记录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短片、来自志愿捐助团体送来的新书包、武警战士救援后留下的黑板报和信件……洪水过后,这些物品和内容承载着不畏困难、迅速重建的坚守和来自各界帮助的温暖,成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早上9点50分的开学典礼上,孩子们聚集在校园内,听老师讲述起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故事,那些克服困难、温暖互助的事迹。

“洪水过后,我们也收获了宝贵的‘财富’,我们会通过‘开学第一课’以及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把心中有爱、懂得感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力量传递给孩子们。”石楼中心校党支部副书记高贵兴说,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益校计划”投入超过600万元支持学校恢复重建,以及主动赶来的各方支援队伍、武警官兵等,给学校解了燃眉之急。

争分夺秒“抢”出校园

时光的横轴回拨一个月,7月31日上午,得知暴雨预警的夏村小学体育老师许士伟担心校内器材受损,与妻子赶往学校。彼时,学校已承接部分村民转运安置任务,夫妻俩毅然选择留下,配合学校何涛主任共同组织安置工作。中午,洪水决堤而至,正在门口等待送餐的许士伟高喊着“水来了”跑回楼内,“水涨得特别快,几分钟工夫,高高的浪头打来,水开始漫上教学楼门口的六级台阶。”这时,许士伟听到何主任大喊:“一层还有电脑没搬!”他与多位老师和青年群众又跑回一楼,往返五六趟将电脑搬至二楼,此时,水已经没过大腿根。

洪水淹没了夏村小学的一层窗台,这让中心校领导心急如焚。但来路已被严重损毁,直到8月2日早晨,石楼中心校校长姜复英等几位校领导才“七拐八绕”、压着没过一半轮胎的淤泥来到学校。此时,大水已退至膝盖下,但处处留下了二三十公分厚的淤泥,各种物品、垃圾、粪便等混杂其中;学校东围墙全部倒塌、西围墙部分倒塌;校舍一层的教室、办公室都被损毁得不成样子……灾后恢复重建刻不容缓!正当老师们为清淤发愁时,8月3日,中国中铁京雄高速项目公司青年突击队带着大型机械设备赶来驰援,恢复重建工作在热火朝天的清淤工作中开始了,后续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四支队等志愿者也加入了恢复重建中。

夏村小学音乐老师兼后勤负责人许淼至今仍记得8月3日回到学校时的场景。“我在这儿工作16年了,校园一直被老师们打理得很漂亮,春天的时候,我还跟孩子们一起种下了一批向日葵,放暑假的时候开得正好。”但此时,校园满目狼藉,许淼的眼泪在眼眶里一个劲儿打转,这时,耳畔传来姜校长的鼓励;“哭没用!咱们要把学校抢回来!”许淼把眼泪憋了回去,投入了清淤战斗。一连七八天的清淤,他的脚泡肿了、手脱了皮,但看着老师和志愿者们布满汗水的脸,许淼觉得,这比那盛开的向日葵还美!

投入恢复重建的不仅有许老师这样的老教师,还有刚来的“新人”。新调任夏村小学的宋晓勇主任本来预计8月底上任,面对灾情,他主动申请提前到岗加入恢复重建工作。宋晓勇作为各组联络协调的“大管家”,白天在现场忙碌后,晚上接连“失眠”,“躺在床上就想着怎么合理安排各组时间,一天都别耽误。”直到8月25日,学校各项恢复重建工作基本完成,环评、饮用水等均达标,宋晓勇才感到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睡上一个踏实觉。

关注受灾孩子“心理疏导”

除了学校恢复重建,孩子们的“心理疏导”也是老师们最关心的。已经在学校教书32年的谭涛老师是学校最年长的一位班主任。在积极参与学校志愿服务的同时,班里孩子是否受灾更让本身就是夏村人的谭老师牵挂。得知班里有一名男生家里受灾严重,一直住在石楼中心校临时安置点,谭老师连忙带着慰问品赶了过去。“孩子吓坏了,情绪不太好。我去了跟他聊了半天,告诉他遇到困难不要怕,还有很多人在帮助我们。”老师的关心给学生带来了温暖的抚慰。

“老师,我看到学校也被水冲了,我们还能开学么?”洪水过后,谭老师班上一位家住学校对面的孩子给她发来了微信和一个哭哭的表情。而如今,恢复如新的校园,给了她最好的答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