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的朋友可以发现,公考、事业单位考试的报名热度越来越高。笔者记得自己读初中时,老师就说最好以后能考编,“一劳永逸”。
可惜幼稚的我还不理解其中的深意,直到意识到体制内和体制外差异多大,发现已经没了那份备考的优势和精力。
随着就业环境的恶劣变化,想不到那么多年过去,考公不但没有降温反而更高涨。曾经有人曝出山东学子到各地报名。现在连国外都开始内卷啦。
考公团考到国外啦,中国毕业生开始占领海外考试
根据知名媒体的反馈,加拿大等地的公考考试,涌现了不少中国大学生的面孔。甚至相关培训机构也从国内搬到了海外,做起国际市场业务。
大家“组团考公”竟然考到国外啦,这让许多网友感到有些意外。一方面是惊叹于人家的思路太开阔,自己怎么压根没有想到这个途径呢。
另一方面也是好奇门路,公职系统按理来说不是都要户籍的吗,难道国外的报考如此宽松,连国籍也不限制?
其实,每个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条件不同。但是整体而言,尤其是西方国家,对外来人员的开放程度更高,还是相对宽松的。
有的需要加入当地国籍、持有“绿卡”;有的甚至居住身份满足一定条件就行。普通毕业生能考的大多是最基层的,背景调查自然也没那么苛刻。不过,还有其他重要原因。
明知海外公务员工资低,可为何中国毕业生依然执着
同样是公务员,海外跟国内显然存在很大差异。笔者一位大学老师曾讲过这样的理论:越是发达、福利好的地方,考公的热度越低。
因为企业里大众的待遇已经远超不直接创造财富的事业单位。企业得以生存,需要自行劳作并实现效益。而事业单位里靠的是纳税人提供的物质基础才得以存在。
海外比较发达的地方,通常除了特殊的部门,公务员的收入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最大的吸引力是:稳定、不会失业,以及假期特别多。
无论老外还是中国大学生,实话实说,其实热衷考公的最直接动力,大多都是看好这俩优点。不过,二者的待遇却有着很大差别。
国内的学生和家长应该知道,公务员工资虽然不能称之为高薪;但绝对胜过大部分普通同龄人在私企里的待遇。尤其在小城市更突出。
关键是不至于那么累,同样在小地方拿4千块月薪,私企里的大学生面对的是7点出门、7点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就没有自由时间,像一台机器般。
但观察一下能有空接送孩子、有空学瑜伽学健身的人,基本要么是无业而有点家底的;要么就是事业单位里相对清闲的。
而换成西方发达国家里,待遇可没那么好。而且,人们对于体制内也不像我们这么“崇拜”。公务员只是被视为一个“普通职业”,不至于有多少光圈。
当地毕业生可能只是出于过渡才报考;由于收入太一般,所以本国大学生报名者变少,倒是留给中国、印度等地的应聘者越来越多。
有网友问是不是只有我们国内才有“体制内”的说法。也并不是,公务员在大部分地区还是比较受认可的。只能说被仰视的程度不同而已。
东亚的毕业生往往更向往考上体制内,大概跟社会福利、传统思想等因素有关。天生缺乏安全感,再加上失业率升高,和国内家庭对“吃公粮”的崇拜,自然形成了考公热潮。
部分岗位不需要笔试,外语能力是关键
如果有条件去报名海外的公务员考试,这还真不失为一个新的出路。而且跟国内不同的是,海外有很多岗位并不用笔试;或者即使考试也跟国内风格不同。
想要上岸,首先第一点就是要有流利的外语听说读写水平。每当奉劝大家认真对待外语,总是有些家长抬杠说“中国人干嘛学外语,崇洋媚外”。
可是,仔细看看中高考就知道,英语考试的题型是越来越新颖的。再看看毕业生,外语好和差的同学,找工作的机遇和范围就是不同的。
而且,哪怕你学历没那么完美,并非出身名校;把外语学好,至少看到海外有些工作,还能有机会应聘。就比如学习护理吧,护士在国内和在发达国家的收入要差多少倍呢?
总之,这些还是说给有心人听吧,毕竟有些家长是宁可后代贫寒一辈子,也不喜欢他们多学点外语争取一点翻身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