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甘农大这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让“小草”长成大产业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赵帅杰

师尚礼(二排中)领衔的“草种创新与草地利用教师团队”合影

前不久,教育部启动并认定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师尚礼教授领衔的“草种创新与草地利用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多年来,该团队扎根西部地区,在大漠戈壁和雪域高原播撒科技强国的种子,以拳拳之心服务西部草牧业发展,努力让“小草”变成为区域大产业。

立德树人,孜孜以求育英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国之大计。师尚礼教授以多年担任学院和学科负责人的政治敏锐,带领团队致力于培养知农爱农,敏于求知、勤于实践的草学人才。通过实施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项目,建立了“生态过程+生产过程+经济过程+思政过程”的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并涌现出甘肃省教学名师马晖玲、姚拓、汪军成和坚守高原38年只为服务实践教学的徐长林等。

如今,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草原牧业系统与生态文明综合实践》成为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4门课程成为省级一流课程。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学院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园丁奖”先进集体。

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屡获奖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和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三创赛”总决赛国家二等奖——“基于人工智能的鼠害监测技术与服务”、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黎草良盐-种草治盐,让甘肃河西灌区披上绿装”则是其中代表。

创新突破,科技之花结硕果

小小牧草,大有文章。2018年以来,团队新建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育部“永昌苜蓿科技小院”、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草局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团队等多个重要平台。

近年来,师尚礼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取得了多项突破:发现了世界珍稀苜蓿资源—根茎型野生紫花苜蓿、扁蓿豆属新变种—天祝扁蓿豆;育成我国首批抗虫苜蓿新品种-甘农5号、甘农9号紫花苜蓿新品种和第一个根茎型苜蓿新品种-清水紫花苜蓿;国内首次研制出苜蓿根际复合接种剂、天然草地生态修复菌剂,发现了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及其传代固氮现象,研发提出了苜蓿与根瘤菌两类生物共生育种新技术,提高固氮效率230%。

近五年,团队审定登记牧草新品种12个,其中国审品种6个。授权发明专利32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等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2亿元,创造综合经济社会效益30多亿元。参与中科协牵头制定的《我国西北六省区建设草种子带》建议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十四五”规划。

服务社会,小草成就大产业

西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团队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重任。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要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现实要求,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让科技铺就致富产业。多年来,将科技推广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扶贫扶智,授人以渔,以羊吉才让为代表的普通牧民,不仅富了“口袋”,也成为藏区“新时代牧民讲习员”。

草原的格桑花见证了团队跋山涉水教会农牧民树立生态理念、发展草原畜牧业的身影。同时,团队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对接草业大县,转让企业牧草新品种9个、专利10件、技术5项,累计推广甘农系列牧草新品种500多万亩。“全国草业看甘肃,甘肃草业看金昌”成为团队抒写的壮丽画卷,“陇草”品牌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

“未来,草种创新与草地利用教师团队将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持续开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团队成员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服务西北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师尚礼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