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内置课程的学习机将内容作为卖点,那么相关部门就同样应该对其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进行监管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部分家长找到了学习机作为“鸡娃”新方式,一台学习机内可包含上千节全学科课程,从小学到高中全科覆盖,学生可自行选择学习。学习机市场也随之壮大。
那么,这就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提供课程内容的学习机生产商是否属于校外“培训”?是否违规?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的学习机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学习机的产品功能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比如一些产品在大力宣传AI赋能、指尖答疑、类纸护眼、智慧学习等高科技属性;另一方面,一些教培机构在“双减”之后也加入了学习机赛道,这类产品最大的卖点就是内置的录播课程,比如某品牌学习机就称“从学前到高三的课程都开通好了”。
这类内置录播课程的学习机是争议的焦点。据报道,北京市东城区教委校外培训工作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违规培训的前提是符合“培训”的定义,其中须包括学生与老师的直接交互,如线上直播授课即属于培训范畴,通过学习机看录播课程则不算。“学习机内的课程我们理解为产品性质,不视为培训”。
那么,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既然学习机内置大量课程,又不违规,这不就是现成的“鸡娃神器”吗?事实可能没这么简单。
录播课程与直播课程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师生互动。别小看这一“小小的”区别,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往往起着关键作用。有了互动才有因材施教,才有答疑解惑,也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很大程度是靠老师的引导。缺少了互动,低龄孩子们很可能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开始走神,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此外,录播课程的另一大短板是无法随时更新,或者更新速度较慢。这就意味着它难以随着教材、课程设置等变化而与时俱进,教学风格也一成不变。时间长了,就可能与当前教学要求脱节。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
家长有为孩子学习“加餐”的需求,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学习机满足了这种需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将其当做“鸡娃神器”,则未免言过其实,学习机恐怕承担不了这个重任。归根结底,家长首先应该做的还是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将学校老师的要求认真落实好,充分利用校内学习资源。其实,能在校内“吃饱”“吃好”,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了。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有内置课程的学习机将内容作为卖点,那么相关部门就同样应该对其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进行监管。否则,如果录播课程成为监管盲点,那么谁也不能保证课程质量,甚至无法预计会不会出现一些不适宜的内容。
目前,以学习机为核心产品之一的教育智能硬件赛道风头正盛。但学习机到底能在辅助学习上发挥多大作用,仍然有待观察。对于家长来说,不妨按需购买,理性看待,千万不要将其当做“鸡娃神器”而寄予厚望。对于商家来说,不能仅仅将学习机当做硬件产品,而要认真打磨课程质量,以内容赢得客户。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应及时关注到内置课程的学习机这一新品类,尽早对其课程展开规范与监管。如此,才能让学习机更好地发挥作用,满足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