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刘苏雅
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一上课,景海鹏就担任摄像师,通过镜头介绍梦天实验舱这间“新教室”。
与问天实验舱不同,梦天实验舱内没有设置睡眠区、卫生区等。它的气闸舱也不是用于航天员出舱活动,其配备的载荷转移机构像一辆摆渡车,可以与舱外机械臂配合,接送货物自动进出舱,还能从空间站向太空释放微小卫星。
在朱杨柱和桂海潮的引领下,镜头聚焦核心区域,两相系统实验柜、流体物理实验柜、在线维修装调实验柜等多台空间科学实验柜逐一露脸。
与地面不同,“新教室”里的科学装置不全是站在地面上的,而是360度地摆放。这是因为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没有上下左右等方位之分,所以镜头中,高温材料实验柜稳稳地“躺”在航天员的头顶。朱杨柱诙谐地把它比作“太空炼丹炉”,其炉温可以高达1600摄氏度,可以开展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制备。
朱杨柱透露,首批在“炼丹炉”中接受高温考验的材料,已经跟随神舟十五号返回地面,其中包括硒化铟半导体材料。这种材料有非常好的柔性性能,可以任意弯曲和折叠,非常适合制作新型晶体管电子器件,有希望推动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和升级换代。
“炼丹炉”附近,还有一台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它可以创造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会显现肉眼可见的宏观量子现象,帮助我们探索量子力学的奇异世界。
就在航天员讲解的同时,他们脚下的航天基础实验柜中,正在进行微藻的培养与熟化、液态金属空间热管理等5项实验。朱杨柱特别介绍了微藻实验,它主要是探索在失重环境下微藻的长期培养,开展微藻食品的原位加工等研究,“这是我们面向未来星际航行的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