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古代朝廷如何选人? 科举制, 为寒门学子提供一条“鱼跃龙门”之路

现在,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都会看到很多的家长带着孩子一大早就会去参加课程,无论是参加语数外这样主课课程,或者是参加一些绘画、书法这样的兴趣班。

其实都是在增加孩子的技能,能够为将来的路更好走,能拥有更好的前程,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如今,其实最相对公平,不看各自的家庭背景,使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选拔制度,就是高考。

很多人说高考是最重要的,其实中考,小升初,考研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同样是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选拔人才制度,从古至今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古代多数其实是世袭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中也在于人才的选拔。

而选拔人才的制度最初起源于先秦时期,战国时期,由于烽火连天,唯一的选拔标准就是在军功上面,直至秦统一。

毕竟那个时候,能更快的突出自己的优势,其实是依靠战功,因为当时战乱非常的多,所以能在军功上,凸显自己的优势。

而后到秦统一,又到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从奴隶制进而发展到封建制度,那么在选拔人才方面也会有所进步和发展,选拔人才考量的角度也没有那么的单一。

开始考虑一个人的文化水平,知识储备以及他是否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例如:汉朝的察举制,它就是由下级向上级不断推荐的一个过程,更多的考察一个人是否孝廉,是否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可同样,有优势必有弊端,这是因为察举制更多的考量的途径,是由下级逐渐向上级推荐。在这一个晋升的过程中,推荐就会出现很多徇私舞弊,贪污贿赂的现象,而上一级的人并不能很快的察觉到这一点,这让选官制度逐渐变得腐败。

到汉朝后期,由于宦官的横行,出现了征辟制,它与察举制的过程是相反的,由上级向下级推荐,那么更多是从一些名门望族中选择有才能的人去做官,为国家效力。

可这样一来,考察的却是一个官员的背景,倘若没有显赫的家世,那么让很多有才能的贫民百姓失去了能够为国效力的途径,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才是所有选拔人才制度应有的最好的样子。

可惜,这种情况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变得更加严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选择执行九品中正制,而这个制度完全就是考察家世背景。

注重一个人的出身,评定他是否拥有良好出身,完全垄断了入朝为官的途径。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的选择有才能的人,同时也会寒了很多寒门子弟的心。

科举制度的真正完善,与当今高考有一些相似的功能,始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它分为武举和殿试,也可以说是开创了面试这个环节。

它甚至规范了考试应用的文字经书,其实就是我们当今所说的考纲。不限制报考人的背景、年龄,让许多寒门子弟都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和机会。

同时因为有了殿试的产生,也让整个科举少了鱼目混珠之人,也减轻了整个考试流程中的贪污与徇私舞弊之风。毕竟在武则天面前,倘若露了馅,那就会很快暴露自己不学无术的缺点。

而武举也是给了在文学方面没有很多特长的人一个机会,让这个社会的人才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分配。

这说明武则天很早就意识到了人各有所长这句话,毕竟一个国家,光靠文化支撑并不足够,也需要有充分武学才能的人。

就和当今一样,有些人也许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在画画、音乐、武术等等各方面,却比较优秀。

这也是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施展自己才能的一种方式。成功的路径有很多,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

到明朝科举制的发展,更是到了一个顶峰的时期。明确了八股取士,共分为10个部分,更是将其分成乡试,会试,殿试。

阶段性的考试有点像今天的小升初,中考、高考、研究生等。每个阶段也许考试的考点完全不同,但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样一来并不会出现,一次考试便能决定一切的现象,而是让人从小到大,不停的在学习,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但是八股取士也有它的弊端,那么就是陷进了古代文人的思想,使古代文人缺少了创造性。不能将思想发散开来,也在这个部分限制了文化的进步。

同时在清代考纲变成了四书五经,尊崇儒家经典。更是出现了文字狱,进一步禁锢了文人们的思想。

科举制只能让人们,尤其是文人,思想禁锢在考纲的范围内,而超出考纲范围的内容,一旦被认定,那么接受到的就将是灭顶之灾。相信很多文人是不愿意承受这一切的,与其这样不如限制自己的思想。

生活在那样一个文化思想禁锢的时代,科举制的发展,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因为所有的君主都看到了科举制的优势。

一个国家想要进步,一个朝代想要不停的延续,这一切的根基,光靠君主有才能是远远不够的。

科举考试可以说是一个精英选拔类的考试,真正能够参加最终殿试的人是少之又少,就跟众人所知一样,前三名分别会被评为状元、探花、榜眼。

有人说在全国几万人里脱颖而出,跟现在高考在全国几百万人当中,能够有一些脱颖而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现在的高考更难,但其实仔细去思考,现在人们的受教育普遍程度和过去人们受教育普遍程度的概率是不一样的。

而且大多是论述题,范围又广,内容又深。可以说跟现今的高考相比,各有各的难度。但不得不承认,就是依靠科举制,让很多人找到了自己为国效力的途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古代科举制度史话》

《功过自凭后人说——对科举制度的几点见解》

《论科举制度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培育和桎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