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那个年代,中专招生分两种情况:初中招、高中招。除了个别的对基础知识要求不很高的中专是初中招外,绝大部分是参加高考录取的,中专分2年制、3年制,理工科的或省部重点的中专大部分是3年制(中间有在2、3年制调整的)。那个年代,还有3年制的大专一般是地市所属的医专、师专。初中是有技校和小中专招生的,但限制为城镇户口,农村户口是不可以的。
那么,当年高考的录取率是多少呢?大家可以去查,全国的平均录取率不超过5%,这包含了所有的重点大学,普通高校、大专、中专的招生!我不说那个时代能上中专是多么困难的事,最起码,能上中专都是那个时代的尖子生而且特别勤奋才行。大家想一想,现在的高考211、985的录取率会比5%低吗?也许当时的中专生学识没现在的211、985丰富,但就个人基本素质和基本功方面,绝不差。
项先生63年生,83年中专毕业应该是80年(3年制)或81年(2年制)参加的高考。当时,农村实行的是7年的小学~初中连读,当时的高中是普通2年制、重点有3年制的。城市里小学、中学是分开的,但总学时长应该是差不多一致的,这也与项先生的履历对的上。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80左右这几年,还有另一波参加高考的考生——文哥期间高考停止,直到78年才恢复高考,所以有一大批往届生参加高考,这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来历,第一次高考没考上接着复习继续参加高考,不说父子俩变大学同学吧,但叔侄、姑侄、舅甥成为大学同学的比比皆是,这种情形下,项立刚应届毕业就能考取,至少说明他在高中的学习很扎实很勤奋。
看到这里你还好意思拿项立刚的中专学历说事吗?说句难听的:就算这中专第一学历,远比现在的二本、三本生强太多!那个年代的理工科中专生(实际上没理科中专)在单位很快都挑起了大梁,因为他们能力很强,还有个机遇就是因为文革高考制度停止,大多数单位10年了,除了进来有限的几个工农兵大学生,没有新生力量补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