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当前的国情下,无论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都是一份让人羡慕的“金饭碗”工作。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给“寒门子弟”一个进阶的机会,国家有专门的规定——进入编制必须要经过组织部门的统一考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逢进必考”。
这种制度之下,更多的比拼的是知识的积累,虽然也有一些“书呆子”的存在,但总体来说,保证了相对的公平性,大家都做同样一份试卷,能力高者优胜。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制度被人为的撕开了一道口子,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先是所谓的“人才引进”制度,一些地方打着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口号,对于211、985高校以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不需要进行统一的笔试,而是采取直接面试的方式,就可以进入到体制之中。要知道,编制的总数是有着限制的,这些无需考试直接进入的“优秀人才”,生生挤掉了那些熬夜苦读的普通学子的名额,连“拼一把”的机会都不给你,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
在公务员方面,又有一种新的入编方式——“聘任制”,也是无需参加笔试,直接采取面试的方式就能聘用成为公务员。只要你在聘用期内无重大错误,那么五年之后就可以转变成为“委任制”公务员,也就是彻底的捧起了“金饭碗”。
并且,与其他通过统一考试进入体制的人相比,聘任制公务员的起点更高,可以直接从“领导”做起,起步就是“副科”,又让多少在基层一线苦熬的干部羡慕无比却又徒呼奈何。
我们不否认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提升我们的干部队伍,但是这样也会导致“人才浪费”的情形出现,北上广地区的一个街道城管编制,让多少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争破了头,当你拿着喇叭和罚单对商户进行劝阻时,又能用上多少那些你曾花费十几年苦读的专业知识?
这样的招聘制度,无疑也加剧了考生们的“内卷”,难道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就这样天然的输在了起点线上?这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学历歧视?是否违背了我们提倡的“公平公正”的原则?
而且还有一个疑问,这样的面试,主考官大多是由本地官员组成的,他们对于本地的考生有着天然的亲近。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正的考试和比拼,恐怕不在考场之中。
以前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羡慕他们吃的好,只担心他们不给我们上桌的机会”。
优渥的待遇和良好的社会地位,这样的工作许多人都想拥有。我们应该给普通人多几条选择的道路,而不是默不作声的,关上一道又一道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