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120周年校庆大会上, 校长“点赞”了这些华师“骄傲”

10月2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庆祝建校120周年大会上,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作题为“秉承百廿荣光 为加快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的致辞。致辞中,她“点赞”了华师校史上的这些“骄傲”:

● 革命战争年代,华中大学、中华大学一度成为武汉地区“五四运动”和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党发展了第一个工人共产党员郑凯卿,“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恽代英创办了武汉地区最大的进步社团——利群书社,还有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李汉俊、刘仁静,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林育南,《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之一的王亚南等,先后在这里学习工作和传播革命思想。据不完全统计,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有近百位华师校友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

● 黄侃、韦卓民、沈祖荣、卞彭、桂质廷、钱基博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名师大家,在这里著书立说、潜心育人,呈现出“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生动画面。

● 抗日烽火之中,华中大学辗转八千里,在西迁途中坚持教学,在大理拦溪筑坝,修建滇西第一座颇具规模的水电站;中华大学从武昌一路西迁到重庆,哪怕“在粮道街缺粮,在米市街乏米”,师生们仍然为抗战义演募捐了一架滑翔机,起名“中华大学号”。

● 上世纪五十年代,师生们自己动手、白手起家,将一座荒山建设成为绿树掩映、风景如画的桂子山,奠定了今日华中师范大学的厚重基业。

● 学校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形成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优势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发展格局,其中,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 华中大学开风气之先,组建中国第一支童子军,创建中国近代第一座公共图书馆,成立中国最早的校园红十字会。

● 新中国成立后,农药化学团队经过数十年“科研接力”,攻克绿色农药创制中的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实现学校全国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 中国农村研究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田野调查,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名列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榜首。

● 进入新时代,学校深入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率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形成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教育”学科优势,2018年获得的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在部属师范大学中首开先例。

● 章开沅先生穷其一生所追求和实现的,就是把中国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又把国外的大学史研究引入中国。

● 邢福义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语言学的体系建构,推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全球。

● 高能核物理研究团队深度参与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取得“2011年度国际物理十大突破”“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天空合唱团的“天籁之音”在美国、俄罗斯、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专业舞台不断唱响,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 韦卓民、陈时、潘梓年、杨东莼、刘介愚、张景龄、刘连寿、章开沅、邢福义等前辈先贤为华师的创立、建设和发展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以身许校、以心报国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每一代华师人!

(长江日报记者周劼整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