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河南发生一起12岁女孩跳楼身亡事件,引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不少人再次把矛头指向学校,指向老师,乃至现在的教育。
有人说:孩子没完成作业就被逼死,学校能称之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吗?
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很有问题,学校给学生的压力太大了。
应该说,绝大部分人都同情家长,为孩子在花开的年龄就告别人世深感痛心。
逝者如斯,愿孩子一路走好。
但孩子因一点小事离世,这又是谁的责任?
作为学生,应该完成的作业没有完成,老师给予批评,或者一定的惩罚,难道不可以?
目前尚不知道那位老师对女孩的批评是否不恰当,是否在在过激行为,一切都在调查中,如有不妥,学校和老师该承担的责任还得承担,只是不能因为心痛和同情,一味指责,言辞过火。
不过热评中,也看到这样的留言,说一所幼儿园上课的时候,孩子可以随便接二连三出去小便,老师不敢加以引导管理,因为如果规范管理,孩子可能不愿意来幼儿园,老师也可能成为对孩子照顾不好,没有爱心的人。
但孩子来幼儿园,来学校,目的是为了学规矩、学知识,若放任自流,又如何能学好?
曾经跟一位老师聊天,她痛苦地说:“现在真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了,孩子犯错,一点都批评不得,严也不是,不严也不是,家长动不动就到学校投诉。这世上,没有绝对好的教育方式,家长的要求千差万别,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我是很想教好,但真的害怕万一…”
她还举了个例子。
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课,总是玩橡皮擦,她批评了他,并没收了他的橡皮擦,没想到学生马上爬上窗户,威胁她:“你不把橡皮擦还我,我就跳下去。”她当时吓得腿都软了,立刻把橡皮擦归还学生,还好言相劝了一会儿。
可是过后她心里非常难受,不知道以后该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让孩子认真学习,如何当好一名老师。
其实,孩子发生极端行为,责任不应该只是学校和老师,家庭有责任,孩子也有责任。
如果孩子一旦在学校出现问题,矛头就直指学校和老师,哪怕最后查实没有学校和老师的直接责任,学校和老师也一定程度受到伤害。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高中生教学楼消失事件,虽然警方最后的调查结果是学生患抑郁症自己寻短见,但众多自媒体、网友对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各种猜疑、推测,及各种恶语相向,给学校和老师造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
学生在学校发生过激行为,导致受伤或死亡,学校和老师不一定有责任。虽然一般而言,学生在校内出现不良后果或悲剧,往往跟学校和老师的失职,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有关,学校和老师应该在过错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
但如果学校和老师已履行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那么学生的自杀、自伤,学校和老师无法律责任。
假如舆论过于偏激,可能造成两大后遗症。
一是一些学校和老师因担心责任的发生,明哲保身,对学生无限度宽松,任学生为所欲为,最终教育不好孩子,毁了孩子。
二是一些学生产生误解,以为自伤、自残、自杀是一种威胁手段,可以在不顺心不得意的时候任性使用。
理性对待,是每一位成年人面对伤害和悲剧的应有态度。
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做到几个方面。
不让同情心泛滥,保持必要的理性。
疼爱孩子,同情弱者,是每一个人正常的心态。
每每看见孩子受伤或采取极端行为自残、自杀,不少人会不由自主感到心的疼痛,继而忍不住追问“这是谁的责任?”
只要是在学校发生,或跟学校有关,那么首当其冲当然是学校和老师,然后又因为愤怒,言辞偏激一边倒,毕竟孩子的亲人值得同情,纵然有错也只能暂放一旁。
但是,当不够客观的言论四起,副作用也在蔓延,一些应该正视的问题被掩盖,而孩子也信以为真,甚至找到可以模仿的对象。
生活中不乏有孩子威胁长辈:你再逼我学习,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不传播,不将事情扩大化。
毕竟是悲剧,再去传播扩大,是对悲剧中的人的再次伤害,尤如伤口被一次次掀起,一次次见风淋雨。
对事件中值得吸取教训的地方,家长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正向引导身边知道事件情况的人,特别是孩子,要告知他们不管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要珍惜生命,自己要多从家长层面去分析哪些需要家长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对学校和老师存在类似行为现象的,要坚定建议,坚决制止。
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学校和老师为提高升学率,对学生存在各种不应该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只关注成绩,疏忽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
家长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跟学校反映,跟老师沟通,防止问题逐步变大,升级,以至酿成悲剧。
其实很多事情看似突发和意外,实际上早已潜存不好苗头,只不过老师大意了,家长疏忽了。
要反思家庭教育,防止存在隐患,让亲情成为孩子走出困境的最有力支撑。
每一个走向绝路的孩子,除了外部压力外,家庭亲人的关爱、支持不足也是无法完全排除的原因。
一个对家人有深深眷恋的孩子,在他们碰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会先向家人求助,倾诉。如果家长只是简单的明确是非和批评教育,缺乏必要的共情和引导,孩子的内心必然远离亲人。亲人也成不了孩子的救命稻草。
只有家庭跟学校,家长和老师互相配合,才能有效防范孩子产生偏激行为,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