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评论员 韩忠林
教育部发文明确鼓励高校对社会开放已有三个多月,依旧有大批高校无动于衷,习惯性地与社会保持距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很多学校把原因归结于潜在安全风险或伴生乱象。
维护校园秩序,保护学生安全,这是高校应该肩负的基本责任,但不是与社会保持距离的理由。
曾经,高校是否应该对社会开放根本算不上话题。因为这是一个常识,除个别特许性质高校外,绝大多数高校天生具有开放性。
高校对社会开放,确实可能诱发一些安全乱象,比如有人在草坪上吃火锅,有人爬到树枝上拍照等,可是一刀切地怪罪于“开放”有失偏颇。
广东省教育厅曾经回应称,大学当然应该开放,如果开放以后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是开放带来的问题,而是管理不善带来的问题。
在所谓的“封闭式”管理期间,许多学校依旧暴露出诸多安全问题,比如多所高校出现外来人员闯入女澡堂偷拍事件。这明显就是管理问题,而非“开放”问题。
高校不对社会开放,隔绝了很多善良的平凡人,但隔绝不了别有用心之徒。他们进入高校的门道有很多,各学校门口“兜售”校园卡、校友卡的黄牛,就是有力印证。
“封闭式”管理只是防控疫情的应急措施,却让很多高校形成了惰性管理思维。适应社会环境变化,高校应该主动提升管理水平,在精准化、精细化等方面下功夫,大胆、自信地与社会接触。
大家喜欢把学校称之为“象牙塔”,这是精神层面的追求,绝不意味着校园本身应该远离社会。社会崇拜心无旁骛专心从事学术事业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但我们更应该明白,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高校的科学研究、学术创新归根到底应该服务于人民群众,只有真正融入到社会当中,才会有更好、更多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