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老师来说,发论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个人的科研能力,论文发得多,质量高,个人称职晋升也就快,拿到的待遇和项目也会多起来。
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老师,在发论文方面都要有所作为,这也是个人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但很坦白地说,发论文也要有天赋,有人思维活跃,脑子灵活,一年都发了几十篇论文,别以为这是胡说,现实中真的存在。
但也有人思维打不开,对自己要求高,几年也挤不出一篇论文,其实这与论文选题有很大关系,如果找不到角度或者是新颖的选题,论文就很难写,反之就会得心应手。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神”论文标题就出现了,为了找到新颖的角度,大家都绞尽脑汁,为了让一个原本研究价值并不大的选题焕发了生机,让人眼前一亮。
近日,上海一位天文学博士发文,称自己又看到了一篇“神”论文,估计作者又拿着该论文应付了年底考评,并将其作为成果应付了项目结题,而且还评了职称。
这篇论文出自山东某高校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的一位老师,其本人在发论文时是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是应用数学。
论文的标题是:
“先人后己”“为人民服务”对重积分学习的帮助
重积分问题是高等数学的一部分,对理工科的大学生来说很重要,但是高等数学的学习和“为人民服务”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很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一篇很奇葩的论文,居然这样研究高等数学教学,真是误人子弟,太能扯了!如果都这样做的话,那科研领域的一片蓝天就打开了,随便拿个课题套用一下,就是一篇论文了,不需要再去寻找新的角度和选题。
还有人对期刊和审稿人的水平提出了质疑,认为国内有些期刊太水了,只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不管研究本身有没有价值。
不过,也有人在仔细看了这篇论文的部分内容后表示,该老师只是打了一个比方,内容本身还是着眼于重积分问题的学习策略,打比方只是有利于学生理解解题方法和思路,论文本身还是有水平的。
但毫无疑问,这篇论文存在一定的争议,无论是专业读者还是非专业读者,对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有多位理工科的博士生都认为论文让人“笑不活了”。
客观地说,“神论文”重出江湖引发热议,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毕竟多数读者都不是专业人士,在普通人看来,研究论文就应该有研究论文的样子,重点应该放在研究的内容本身,而不是哗众取宠,通过一个奇葩的标题来提高论文价值。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研选题也变得更加新颖和轻松,尤其是面向非高端读者的教学、科普论文,通过一种新颖的方式来说清楚问题,也无可厚非。
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马院的一位老师的这篇论文,就谈了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和战斗力关系的认识,还有南开大学的李教授,他就谈了公务员的面部宽高比与地级市GDP水平的关系,男子汉气质和经济规模存在关系。
这些论文在普通作者看来都是奇葩论文,也曾经在网络上引发过热议,很多人认为是水文,但是看到作者的层次我们又不愿意相信那是真的。
其实,这些所谓奇葩论文国内外都有,之所以将严肃的论文变得很奇葩,根本原因可能还是考虑到了读者的感受,作者要将枯燥乏味的话题写得更有可读性,看到标题就想继续读下去。
从表面上看论文标题很“神”,而内容往往都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支撑,关键在于大家的眼光,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也就是所谓的神论文能通过审稿和发表的原因。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高校存在学术浮躁的现象,很多人为了评职称、搞项目,什么论文都敢发,往往会使用一些奇葩的选题,将研究价值不大的内容改一改,然后就公开发表了,这种现象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