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新生放弃入学, 对高校人才培养是个提醒

近日,暨南大学81名大一新生放弃入学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关注。

其实新生放弃入学已不是今年才发生的事,网上搜一搜就知道近些年来很多大学都有类似的情况。甚至高校新生放弃入学的数量似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即便是985高校,也有新生不按期到校报到,各校数量不等。

新生放弃入学的缘由不外这么几种:一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选择复读;二是录取的专业不感兴趣或者觉得就业前景不理想,于是放弃就读;三是经过权衡选择出国留学。

大部分放弃入学的是前两种,第三种数量极少。第一种情形,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选择复读的情况很长时间以来就一直存在,大多是因为发挥不理想,觉得还有潜力可以再努力一把。第二种情形近几年有上升势头,考生和家长基于就业预期而做出放弃的选择,担心录取的专业影响未来职业人生前景。

有人把新生放弃入学归因于张雪峰。其有关不同类型家庭的孩子选择专业的建议在网上流传甚广。一些新生和他们的家长受此影响从而决定放弃入学。张雪峰的确对大学部分专业与就业现实有一定的了解,许多人认为他的分析值得参考。在他的影响下,去年和今年确有一些专业受到热捧,而一些曾经的热门专业热度下滑甚至遭遇寒冬。

其实,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的行业趋势和职业前景,只能大致估测一个可能的趋势。没有哪个专业会一直热下去。许多考生追捧的应用技术类专业迭代越来越快,类似AI这样的热门专业也许十几年之后就被新的科学知识颠覆了。计算机类专业确实是很多现代科技的基础,但也只是应用技术的基础。而且当下的热门也意味着未来某个时间会出现就业饱和,薪酬水平整体下降。

许多毕业生热衷考公,以为公务员是金饭碗稳得很。可是他们不知道机构精简是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且已经有些县正在进行大幅度机构精简改革,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机构精简,公务员并不是那么稳当。

大学的专业设置与就业趋势一直是紧密关联的,并非社会上某些人说得那么僵化。我国教育部门对就业形势向来高度重视,几乎每个大学都有就业指导中心。而大学的专业设置经常会有调整,教育部门会指示各个学校依据市场社会需要设置新专业、淘汰没有就业需求的专业,或者对原专业的名称和课程要求做出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引进相应的师资充实教师队伍。

大学本质上是一个突出价值理性的集体组织,大学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招生录取都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进行,一定程度上实行的是一条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自主进程。因此,一方面要看到大学以知识生产为组织目标,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就业市场对学校招生的影响。

新生选择放弃入学,需要重视这个现象,对部分专业的招生及转专业规定做出相应的调整。对此,大学可以考虑根据市场社会变化增设新专业,调整部分专业的招生指标,进一步放宽转专业的条件和限制,甚至可以允许多次转换专业。至于能否毕业、能否拿到学位,以修满专业要求的学分为衡量准绳。

文|肖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