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结束,让2023成为很特殊的一年,各行各业、政府都对它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能打个翻身仗。
可是,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复苏的脚步不断加快,但对很多人来说,这口气还是没有缓过来。
都说“上靠政策”,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时刻都在关注准备的落地的政策方针。
有关人士结合现有的政策和大环境后作出预测,认为国内或将出现3个转变。
这些转变无法彻底消除所有生活压力,但却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转变一 | 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从最开的棚改,到现在的旧改,老房子从来没有“安生过”。
对于这种民生大事,自然非议颇多,比如旧改没用、旧改是面子工程等等。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旧改和城中村改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房价。
比如南京的一个老小区,未改造前破烂不堪,但由于配套完善,二手房价格2.2万/㎡,改造后,居民十分满意,房价更是猛涨1万多。
说句实话,不论从财政角度,还是从居民的角度进行考虑,旧改都不会停止。
今年7月中旬,多部门联合发布有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通知,通知内容包含旧改的总体要求、改造计划等内容。
7月底,高层又在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并且以“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的方针进行改造。
这些信号,说明旧改还会继续,而且要加大力度全面推进。
另外,这次的旧改与以往有些不同,不仅仅是安装电梯、粉刷外墙、绿化、设置停车场,还包括“适老化、适儿化”的公共设施的建设。
总之,对数以千万的老旧小区居民而言,旧改让老小区焕发新的生机,他们可以享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转变二 | 高考模式迎来“大变革”
旧改的覆盖范围有限,与旧改相比,接下来要谈论的内容,涉及范围更广,它就是高考。
传统高考模式是“文理分科”,语数英独占鳌头,剩下的几门,政治、历史、地理为文科,物理、化学、生物为理科。
这种模式看似合理,实则没有给学生太大的选择空间。
如今,高考制度改革,很多省份开始推行“3+1+2”的高考模式。
此模式下,“3”依旧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个三个雷打不动的科目;“1”则是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2”是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两门。
截止到今年,我国已经有浙江、上海、山东、辽宁等14个省份和直辖市实施新模式。
另根据消息,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将会在2024年首次开启新模式;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将会在2025年首次开启。
新的高考模式,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他们不必过分地执着于“文理”的分界线,而且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更擅长的。
转变三 | 房地产市场改革继续加大
首先,据央广网披露,8月25日,《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在会议上审议通过。
指导意见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第一,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住房困难家庭有家可住。
第二,推动房地产转型,给商品房去掉金融外衣,使其居住属性,满足改善型住房需求。
从中可以看出,接下来,政府会一边加强保障房建设,一边出台政策稳住楼市,让其软着陆。
其次,在9月的一次会议上,还有一个关键消息:保障房封闭式管理,不得上市交易。
这一点,再结合指导意见的内容,我们不妨猜想一下,政府正在进行一个大改革: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运行,保障房保基本居住,商品房供给经济实力较好的居民。
有人认为保障房没有多少,所以双轨制不可能,可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一些一线城市,比如上海、深圳的保障房计划来看,未来保障房的供应会占据整个房产市场的50%以上,与商品房平分天下,甚至超过商品房。
为了避免数量庞大的保障房给商品房造成冲击,所以要进行封闭管理,而双轨制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