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什么是通俗易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华理学子潘馨洋在进博会上找到答案

在本届进博会客流量最大的西入口处0米层,有一间党建服务站,它是进博会上闪亮的“红色名片”,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潘馨洋是这里的“小叶子”。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潘馨洋冲在一线、跑在一线。

在这里,潘馨洋首先要完成最基础的路线引导、物资发放等工作,其次是为大家提供复印打印、应急药箱、女性关爱等各种便民服务,并引导投寄明信片等个性化服务。潘馨洋精准对接来往客商的个性化需求,总是用真诚微笑迎接每一位来宾,以“接地气”的形式,把服务做到来宾心坎上。她表示,作为服务进博会的“小叶子”,其实就是以主人翁的精神展示上海的城市温度,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自信和担当,给全球来宾们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

潘馨洋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友人传递中国的友好信号。有一次,她看到一位国际友人在咨询台前徘徊,便主动向他热情招手:“如果感兴趣,您可以过来看一看。”真诚的微笑,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虽然她不是专业的翻译岗,但却尽己所能与友人沟通,并帮助他解决了问题。国际友人十分感谢潘馨洋,用简单的中文关切地问她累不累,她笑着说:“不辛苦!能为您提供帮助,我很开心!”

将热情温暖、耐心周到的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全方位满足世界各国朋友们的需求。潘馨洋深知自己作为“螺丝钉”的重要作用,她和众多“小叶子”们将以中国青年的力量,拧紧这座互联互通之桥。

潘馨洋成为“小叶子”的初衷,是想通过进博会这个世界青年开放共享的平台,实实在在地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青年人增进理解和友谊,携手并进“共建共享共赢”的美好未来。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潘馨洋学习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逻辑和国际传播,在进博会上,这些宏观抽象的概念却有了具象的表达,它是0米层西广场党群服务站旁川流不息的人群、是服务站留言簿中各国语言的祝福,是更大的参展规模、更高的展商质量。在这里,潘馨洋遇见了通俗易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154个国家和3400家参展商齐聚于国家会展中心,全球来宾搭乘中国的便车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加深了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潘馨洋十分自豪,“能够亲眼见证这样的双向奔赴,我很幸运,也很期待”。

“当我亲眼看到大家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信心和放心时,我感觉自己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在进博会上,潘馨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如何从全球视角思考责任担当,提供平台供大家交流互鉴,汇聚新思想新倡议,实实在在看到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我要用最真诚的微笑和最细致的服务,与进博‘双向奔赴’,争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助推器’,助力这场热闹非凡的全球盛宴。”潘馨洋说。

新民晚报记者张炯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