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牛伟坤实习记者何蕊
前不久,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启动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安全守护”专项行动。针对舞蹈、体育等以身体训练为主、较易出现伤害风险的培训活动,三部门发出安全提醒“五不要”:不要在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培训;不要过早对孩子进行过强柔韧训练;不要过度对脊椎和腰部做外力挤压;不要做过高难度系数的训练;不要让孩子练习与身心健康不符的内容。
一家芭蕾舞培训学校,舞蹈老师带领学生劈叉压腿。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依然存在师资不透明、训练场地不规范等问题,有的机构还以高难度训练作为卖点,“揠苗助长”式的培训方式带来重重隐患。
[故事]
“吃苦训练”带来种种伤害
“学舞蹈,不吃苦练不成!”这是瑞瑞自从两年前开始学习芭蕾舞起,最常听到的一句“教诲”。瑞瑞今年10岁,从小喜欢蹦蹦跳跳,如今1米55的大个儿,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她从小就比同龄的孩子高一些,大家都说是块学舞蹈的料,孩子也比较感兴趣,所以自然而然就报了舞蹈班,一直坚持学到了现在。”家长裴女士介绍,女儿已经通过了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4级考试,还曾在天桥剧场等多家知名剧院的舞台上表演。
提到瑞瑞学习舞蹈的收获,裴女士语气中充满自豪。然而,在瑞瑞眼里,学习的过程似乎并没有那么令人开心。
“非常疼。”在她的印象里,老师从第一节课就和学生们介绍,芭蕾舞美丽的秘诀在于脚背——绷起足尖时,脚背会突起成一个拱形的弧,要足够“拱”才能令人惊艳。于是,曲脚、曲踝、绷脚尖等基本功训练便成为了初学者的噩梦。瑞瑞说:“一开始只能拱起一点,老师就用手掰住我的脚,坚持不了一会儿,脚就抽筋了。”
随着难度一点点攀升,芭蕾舞对柔韧性的高要求也一点点显现出来。“不仅仅是脚,膝盖、腿、脖子的训练也都是‘泪’。”瑞瑞举例,为了学好大跳,老师经常让学生趴在地上,做青蛙腿或一字马的动作,将胯部与地面完全贴合才算合格,“一开始,老师会踩在我们的屁股上,一下一下往下压,这是整节课最痛苦难挨的时候。”
尖叫、哭泣、噩梦……在众多学生眼里,舞蹈学习不知不觉变成了“吃苦挑战”。在舞蹈培训机构的社交平台账号上,经常有不过几岁的孩子一边痛到哭泣一边上课的画面,老师美其名曰“现在哭得有多惨,明天笑得就有多灿烂”。很多网友对此并不买账,不少舞蹈生、体育生在评论区留言,回忆了这种“吃苦训练”带来的韧带损伤、肌肉扭伤等身体伤害。
[调查]
下腰掰腿等高难动作成“卖点”
“这是在我们这里练了两年的优秀代表,就已经能做这么高难度的动作了。”上周,记者以一名5岁孩子家长的身份,走进位于丰台区一家商场内的少儿中国舞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指着宣传册向记者推荐。宣传册上的小女孩不过六七岁的样子,只见她坐在地上,一手撑地,一手将一条腿掰过头顶。“你们家的孩子如果来上课,每节课的前半部分先练练形体,后半部分开始学习舞蹈动作。”该工作人员介绍,到了6岁以后,孩子就可以接触更加专业的内容,进行更有难度的训练。
在东城区某小区内的另一家少儿舞蹈培训机构里,工作人员自豪地宣称,他们很多四五岁的学员就可以下腰了。“我们的课纲里是有这项内容的,但是如果家长担心,我们也可以不教。”随即她又补充,“其实跟着我们进行专业训练,肯定都没问题的。”
也有机构表示,下腰等高难度练习是为了迎合家长的“炫技”需求。记者采访发现,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舞蹈存在误区,将难度大的动作视为学习成果。朝阳区一家舞蹈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就介绍,“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在技术技巧和软度上有更多提升,我们也会对六七岁孩子经过评估后进行下腰的练习。”
事实上,专家建议,练习身体腾空翻转、下腰、掰腿、劈叉等动作需有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基础,并在专业人员指导和成人看护下进行,不适合初学者和非专业人士。未满10周岁的儿童慎做下腰等脊椎、腰部身体训练,避免出现伤害。
居民小区成了训练场地
西城区陶然亭街道一小区内,近10名小学生在一名中年男性的带领下,正在进行篮球对抗训练,一队抢球进攻、一队防守,玩得不亦乐乎。附近居民介绍,这是培训机构在小区内举办的篮球训练班,“教练应该也是这里的住户,每周都有一两天看到他带着孩子们在小区里跑步、打篮球。”
在进入篮球场正式训练前,教练会让学生们围着小区的花园慢跑几圈,进行热身运动。然而,记者观察发现,学生们脚下的隐患还真不少——慢跑的路线里,有花坛四周的低矮台阶、破裂凹陷的地砖、斜坡等,一个不小心很容易被绊倒摔跤。在记者观察的约10分钟内,就有两名学生险些被凹凸的地砖绊倒,所幸都未受伤。
安全隐患还体现在热身不充分上。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五年级学生王梦梓的羽毛球训练课经常被分为两组开展,“教练先让第一组同学上场打一会儿,其他同学在场下热身,20分钟后再换下一组。”王梦梓回忆,第一组的学生经常是到了羽毛球馆就直接开打,有的学生甚至连运动鞋都来不及换,穿着板鞋或皮鞋就上场了。
类似训练场地不规范、热身不充分等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教育部等三部门特别提醒,孩子培训要有专业防护。在亮面瓷砖和水泥地等场地进行训练、未充分热身整理进行训练、无保护进行高危险性训练、疲劳状态下训练等,会增加孩子受伤风险,应该避免。
以“舞龄”代表教师资格
有数据显示,在过强柔韧训练导致受伤的案例中,培训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占26%,持有各种行业协会或培训机构下发的教师资格证的占67%,而后者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也并非由教育行政部门认证和印制。
朝阳区的一家街舞培训中心,同时为成人和青少年提供街舞课程培训。记者咨询前台工作人员该店教师的专业资质时,得到的答复是:“我们的老师都是舞龄10年以上的‘老将’,比如这个小慧老师,是专门教小孩的,她有11年舞龄,擅长多个舞种……”当记者想要查看教师资格证时,工作人员却表示“目前店里未掌握,不清楚如何查询”。
在朝阳区另一家舞蹈艺术中心里,墙壁上张贴着老师的简介,名字中仅出现了老师的姓氏,有的甚至以代号替代,简介中详细介绍了老师们曾经参加的舞蹈比赛、擅长的舞种等。当记者想要拍摄老师具体信息时,机构工作人员却以“不方便”为由进行制止。
在舞蹈培训机构中,用“舞龄”等来代表教师资格的做法很常见。记者在某点评平台搜索“舞蹈培训”等关键词,机构资料中均设有“师资”一项。然而,仅有部分机构在介绍中明确老师经过了平台职业认证,具有舞蹈家协会的注册教师证、考级教师证书等;多数机构未明确教师是否具有专业资质,仅用擅长方向、专业院校毕业、舞龄等文字代替。而根据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所聘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相应类别的职业(专业)能力(具体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明确)或具有相应类别的教师资格证。
[提醒]
身体发育早期慎做高强度训练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讲师蔡娟表示,在儿童身体发育早期,其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过强、过度的训练容易导致永久性损伤。她分析,儿童早期的骨组织水分和有机物较多,因此儿童骨弹性、韧性较好、不易骨折;但脊髓的顺应性低于脊椎,当脊髓的拉伸程度达到了最大值,极易因受力引发断裂进而产生损伤。下腰等动作需要较高的身体控制能力,操作不当以及恐惧心理导致的塌腰错误等,都容易造成脊髓损伤。
专家同时提醒,家长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根据孩子自身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是否参加培训或选择哪种培训项目。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注意查看机构办学许可和营业执照是否齐全,师资队伍和课程教学是否规范,场地设施是否安全合格等,务必选择正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