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给小学班干部任职“正副级”, 他们究竟在热衷什么?

事情是相当引人遐想的,但这遐想却又是相当说不出口的。因为一旦说出来,人们就会意识到:呵、一群卑劣的家伙。

一张“红头文件”在网络上盛传,是两名小学生的任职公示。其中日期、籍贯、提名职位甚至公示期都写得清清楚楚。某某为“正班级”,某某又为“副班级”。

前几天一位吕姓女教师,因为受不了学校里无数的形式主义,自杀了。人们纷纷谴责杜绝教育界的形式主义,而这起任职,或许是最好的回应。

“杜绝?痴人说梦!”

这种小学生任职的红头文件,复杂却又可笑的“正副级”,是一种趋势,一种校园里权力变异的趋势。

在我看来,学生之间本不应该设立“职位”,但如果真要有,收收作业,起个带头作用,那也可以理解。这样的人,更多要让学生来“投票”选择。我们上学那会,其实更倾向于这种选班长组长的方式,那是可以接受的。

一般来说,班主任并不会在刚开学就定下组长、班长,而是在短暂的授课之后,他们会根据“人”的能力,以及是否有正向影响力的判断基础上,让大家推选出来。

我挺喜欢那种时刻,想让谁当班长,就举手或者在纸条上写下他的名字,被选的人期冀、雀跃,投票的人嬉笑、讨论,除了友情、随意、乱哄哄,并不能感觉到其他什么,尤其是不会感受到权力的形式。

那才是正常的氛围。这种班干部的作用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本就应在欢愉和吵闹里选出来,又在不满意中随时撤掉。

为什么现在完全失去了参考学生意见的环节,甚至离谱到了出现“红头文件”的程度?

是“权力化”的变异,更简单的说,一是学生班干部们的“权力”变大了,二是学校领导们的权力变大了。

曾经看到过一个视频,班主任让班长主导“家长会”,而家长们只能坐着听一个初中生对自己指责呵斥。那个视频给我带来的震撼不亚于有人跟我说老师要求家长必须每个月参加一次学校为家长们准备的月考。

班干部拥有的“权力”变大了,那么有人自然不愿意让学生继续拥有这种选择权。相反,学校领导、老师把这个选人的权力握到自己手中,不正好又扩大了自己的权力?于是,他们便不去阻止这样的变化,甚至还要顺水推舟。

或许这就是上面那份文件出现的原因,以及文件中“班委常委、常务副班长”等字目耀眼的原因。往大了说,这还是一种欲望的生长,不过这里独指权力欲望,它会从教育中,逐渐衍生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两个红头文件里“班委常委”的任职,可能辐射的便是班上其他的学生,甚至还包括那些学生的家长。有位网友所说的担忧,很到位,“难道我在工作上被人喝来喝去不够,还要被一个小学班委来指挥?”

这种操作在现代社会不应该行得通,一旦说开也必然会被普通人所反对,因为没有谁希望自己在生活里处处受限,那种局面下任何关系的架桥搭路,都能对其他人造成翻天覆地般的影响。人类还是需要自由的,为何陶公要采菊东篱下,他摒弃的不仅仅是尘世里的市井,他追寻的更是心中的无束缚。

据说现在发那份红头文件的学校“不知其人”,一所同名学校怕自身陷入舆论漩涡,立刻予以了否认,表示“与自己无关”。显然,这就是一种人类共情产生的抵制,让始作俑者失去了承认的勇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